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四季养生中药膳组方原则与临床应用研究
徐云飞 姚丁立 田金瀚 熊浩杰 林贤泽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30601
引言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中医药学的精髓,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注重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增强机体正气,以达到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目的。中药膳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药与食物巧妙结合,“寓医于食”,兼具营养与治疗功效。在中医理论中,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四季气候、物候的变化与人体生理病理息息相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的气血阴阳也会随之发生相应改变[1]。因此,依据中医治未病理论,结合四季特点制定养生中药膳,既能顺应自然规律,又能满足人体健康需求。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四季养生中药膳组方原则,并通过临床研究评估其应用效果,为中医药养生保健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在2024 年1 月至2025 年1 月期间,联合周边3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 家社区医院及 5 家私人诊所的中医科,依据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100 例亚健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中亚健康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8-65 岁之间;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患者;对中药或食物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00 例患者均匀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50 例。在对照组的 5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数量为22 例,占比 44 % ,女性患者为28 例,占比 56 % 。年龄跨度处于 20-63 岁之间,经计算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4 3 . 5 ± 7 . 8 )岁。实验组的 5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 24 例,占比 4 8 % ,女性患者是 26 例,占比 5 2 % 。年龄范围在 19-6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4 4 . 2 ± 8 . 1 )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均值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数据的 P 值均大于 0.05,表明两组患者在这些关键的一般资料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备高度的可比性,能够为后续研究不同干预策略的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验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实验组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遵循四季养生中药膳组方原则进行膳食干预。春季,阳气升发,万物复苏,人体肝气当令,组方原则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主。常用食材与中药如柴胡、白芍、佛手、山药、粳米等,可制作柴胡疏肝粥。取柴胡 6g、白芍 10g、佛手 6g,加水煎煮取汁,再与 1 0 0 g 粳米同煮成粥,每日食用 1 次,可促进肝气疏泄,调和脾胃。夏季,气候炎热,暑气旺盛,人体阳气外浮,津液易伤,组方原则以清热解暑、益气养阴为主。选用荷叶、绿豆、西洋参、麦冬等,制作荷叶绿豆西洋参汤。将荷叶 1 张、绿豆50g、西洋参 3g、麦冬 1 0 g 一同加水炖煮,至绿豆熟烂,适量饮用,能有效缓解暑热症状,补充气阴。秋季,天气干燥,燥邪易伤肺,组方原则以滋阴润肺、生津润燥为主。常见的食材和中药有百合、雪梨、川贝母、银耳等,制作川贝雪梨百合羹。将雪梨 1 个去皮去核切块,与百合 15g、川贝母3g、银耳 1 0 g 一起炖煮,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可润肺止咳,减轻秋燥对人体的影响。冬季,气候寒冷,人体阳气内藏,组方原则以温补肾阳、滋阴养血为主。采用羊肉、当归、枸杞、肉桂等,制作当归生姜羊肉汤。取羊肉 500g 切块,与当归 2 0 g 、生姜 3 0 g 、枸杞 15g、肉桂 3g 一同炖煮,至羊肉熟烂,适量食用可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同时,根据患者个体体质差异,对中药膳进行适当加减调整。
(三)观察指标
1. 中医证候积分:采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在干预前及干预1 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
2. 生活质量评分:运用SF-36 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测定,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2]。
(四)研究计数统计
使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当 P<0 . 0 5 时,认为两组数
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中医证候积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干预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降低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二)生活质量评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 生活质量量得分比较(
,分)

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 生活质量得分比较,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四季养生中药膳组方原则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效果。其科学性在于紧密结合四季气候特点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春季养肝、夏季清热、秋季润肺、冬季补肾,使人体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从而达到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的目的。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中药膳中的食材和中药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等,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能够改善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力,对亚健康状态起到调理作用[3]。
此外,本研究中的中药膳干预充分考虑了个体体质差异,进行个性化调整,体现了中医“辨证施膳”的理念。这种个性化的干预方式能够更精准地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干预效果[4]。
四、结论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四季养生中药膳组方原则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在临床应用中能够有效改善亚健康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提升生活质量。该研究为中医药养生保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在临床和社区健康管理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璠 , 赵为民 . 中医治未病四季养生之”夏”养生 [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30(004):569-570.
[2] 魏玉林 , 杨开国 . 冬季养生的中医理论与方法研究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22(7):155-157.
[3] 彭铭泉 . 常见病四季药膳 -- 中老年养心安神 [J]. 养生保健指南 ,2023.
[4] 林清志 , 邹小玲 , 曾晓智 , 等 . 中医”治未病”调治亚健康状态 50例临床研究 [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