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畜禽生产技术专业课教师行业实践报告
杨溢欢
重庆市荣昌区职业教育中心 身份证号 402460
一、实践背景与目的
随着宠物医疗行业趋向集团化、连锁化发展,宠物诊疗服务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对兽医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本次实践选择重庆市荣昌区宠济生宠物医院(校企合作单位之一),旨在通过一线岗位实践,深化对宠物临床诊疗流程、疫病防控技术及医院管理的认知,优化中职课程体系设计,推动 “工学结合” 教学模式落地。
二、实践内容与成果
(一)犬猫临床诊治流程标准化实践宠济生宠物医院构建了科学完善的三级诊疗体系,具体流程如下:
1. 门诊流程
宠物就诊时,首先进行信息登记,详细记录宠物品种、年龄、病史等基础信息;随后按疾病分诊或至意向医生,完成挂号缴费;进入诊室后,医生进行初步检查,包括体温测量、心肺听诊、体表触诊等;根据初步诊断结果开具血常规、影像学等检查单,宠物主人二次缴费后进行实验室检查;最后,医生依据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并向宠物主人说明治疗方案及药品、手术费用。
2. 住院动物流程
对于需要住院治疗的动物,建立每日护理日志,详细记录输液量、排泄情况等关键信息,以便实时监测动物恢复状况。
3. 手术动物流程
严格遵循术前、术中、术后的规范操作。术前要求动物禁食、禁水 6小时,减少术中风险;术中全程监控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术后将动物送入苏醒室观察 2 小时,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普通病房。
通过实践,梳理形成了涵盖门诊、住院、手术三类场景的宠物诊疗流程工作手册,明确各环节操作标准与规范,为后续教学提供了详实的实践依据。
(二)病例收集与教学转化
在实践期间,共收集犬猫病例 326 例,其中皮肤感染(细菌 / 真菌混合型)、咬伤、胃肠道疾病等常见病占比达 7 5 % . 。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兽用抗生素使用占比为 5 8 % ,其中兽用头孢类占 42 % 、兽用恩诺沙星占 3 6 % ,主要应用于外伤感染( 3 1 % )、术后预防( 2 9 % )等场景。
基于这些病例资源,将典型案例转化为实训项目,如 “犬皮肤真菌感染的诊断与用药”“猫胃肠道疾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等。通过模拟真实诊疗场景,引导学生分析病例、制定诊疗方案,有效强化了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
(三)兽医临床用药指导规范
在兽医临床用药方面,以动物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为例,严格执行农业农村部《动物狂犬病免疫技术规范》。对于 3 月龄以上的犬猫,首免接种 1 针狂犬病疫苗,之后每年加强免疫 1 次。在疫苗管理上,建立严格的冷链运输与储存制度,确保疫苗质量。同时,规范其他临床用药流程,依据动物病情、体重精准计算用药剂量,避免药物滥用,保障动物用药安全。
(四)宠物疫病防治体系构建
1 . 人畜共患病防控
建立 “三级防护” 机制:在空间布局上,实现诊疗区与生活区分区管理,形成物理隔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要求医护人员强制佩戴手套处理动物排泄物等污染物;每日采用紫外线与过硫酸氢钾复合物对诊疗区域进行
次消毒,有效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开展健康宣教:针对狂犬病等常见人畜共患病,完善暴露后处理流程,包括伤口清洗、免疫球蛋白注射等,并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举办科普讲座等形式,向宠物主人普及疫病防控知识,提升其防护意识。
2. 疫病监测与预警
建立宠物疫病监测数据库,对就诊动物的疫病情况进行实时记录与分析。通过大数据技术,及时发现疫病流行趋势,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
(五)宠物医院日常管理优化
1. 设备与人员配置
依据《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医院配备了 X 光机、B 超、生化分析仪等齐全的诊疗设备,并拥有 3 名以上执业兽医师,确保诊疗服务的专
业性与规范性。宠济生动物医院目前拥有执业兽医师5 名,兽医助理3 名,宠物美容师 2 名,前台 1 名。此外,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与校准,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2. 服务标准化
细化诊疗项目定价,制定清晰明确的价目表,并在医院显眼位置公示,提升服务透明度。建立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客户反馈及时改进服务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
3. 信息化管理
引入先进的病例管理系统,实现诊疗记录电子化。该系统具备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病例追溯等功能,不仅提高了医院管理效率,也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便于教师开展案例教学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实践对教学的启示
(一)课程体系优化
结合行业发展新趋势与实践需求,建议对中职畜禽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增设《宠物医院管理系统操作》课程,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化管理工具的能力;开设《兽用影像设备维护技术》课程,使学生掌握设备日常维护与简单故障排除技能;增加《宠物医院客户沟通与危机处理》课程,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应急处理水平;开设《宠物医疗产品营销实务》课程,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使专业课程设置更贴合行业新技术、新要求。
(二)实训模式创新
探索 “真岗模拟 — 创业孵化 — 实操强化” 的实训模式。首先,利用校内实训室模拟真实宠物医院场景,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进行诊疗操作训练;其次,依托附属动物医院或校企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创业孵化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宠物诊疗项目运营;最后,通过企业实习、技能竞赛等方式强化学生实操能力,实现 “边学边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三)师资能力提升
设计 “145” 师资培养模式,即 1 名骨干教师牵头,带领教师团队重点提升临床诊疗、教学研究、课程开发、实践指导 4 项核心技能,并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参与行业培训、技术交流、项目合作、技能竞赛 5 类企业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打造一支理论与实践兼备的 “双师型” 教师队伍。
四、结论与建议
本次实践验证了 “岗课赛证” 融通课程体系的有效性,未来需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宠物医疗技术专业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建议:
1. 规范扩展技能等级证书,分级考核职业等级,并纳入学分银行
2. 开发模拟仿真实训平台,理实一体处理复杂病例场景;
3. 加强宠物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安全的交叉学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