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画笔绘初心:小学美术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巧妙融入策略

作者

秦晓碧

重庆市丰都县第一小学校

一、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美术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素养的任务,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 “画笔绘初心”,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与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道德熏陶,实现美育与德育的协同发展。然而,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融入仍存在形式化、碎片化等问题,亟需探索科学有效的融入策略。

二、小学美术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打破了传统学科教育的单一性,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想教育。例如,在绘画创作中引导学生描绘家乡美景,既能锻炼其绘画技巧,又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实现审美能力与道德品质的共同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丰富美术教学内涵

思政元素的融入为小学美术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以往的美术教学往往侧重于技法传授,而融入思政教育后,教师可以从文化、历史、情感等多个角度解读美术作品和创作主题。如在讲解中国传统绘画时,引入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底蕴,提升美术课堂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厚度。

(三)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

传统思政教育多以理论灌输为主,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和接受存在一定难度。而小学美术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将抽象的思政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感知和理解的艺术形象。例如,以 “抗疫英雄” 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学生在描绘医护人员、志愿者形象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责任与担当,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思政教育巧妙融入的策略

(一)深挖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1. 传统文化类教学内容: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涉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民间工艺等内容时,教师应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如在讲解剪纸艺术时,不仅要传授剪纸技法,还应介绍剪纸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以及其所承载的吉祥寓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例如,在 “十二生肖剪纸” 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生肖文化背后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2. 主题创作类教学内容:结合不同的主题创作,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如以 “保护环境” 为主题开展绘画创作,让学生通过画笔描绘环境污染的现状与美好生态环境的愿景,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以 “红色记忆” 为主题,让学生绘制革命历史场景或英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3. 美术欣赏类教学内容:在美术欣赏课中,选取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作品进行赏析。例如,欣赏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时,教师不仅要讲解作品的构图、色彩、表现手法,还要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时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有机融合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美术教学过程。例如,在进行 “古建筑绘画” 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故宫、苏州园林等古建筑的图片、视频,配以古典音乐和解说,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同时,讲述古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工匠精神,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进而引导学生用画笔描绘古建筑的美,实现美育与德育的融合。

2. 项目式学习法:设计以思政为主题的美术项目,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创作任务。如开展 “校园文化墙设计” 项目,要求学生以 “文明校园” 为主题,共同设计并绘制校园文化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讨论主题内涵、分工合作完成设计与绘画,不仅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美术实践能力,还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文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 跨学科融合教学法:将美术与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进行融合,拓展思政教育的渠道。例如,在学习古诗配画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再让学生根据诗意进行绘画创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又能在绘画中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同时培养了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实现多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强化思政导向

1. 多元化评价内容:改变以往仅关注美术技能的评价方式,将思政教育目标纳入评价体系。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不仅要考量绘画技巧、色彩运用等艺术水平,还要关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例如,对于以 “关爱他人” 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评价时要注重学生是否通过画面传达出温暖、友善的情感,以及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2. 多样化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学生互评环节,鼓励学生从思政角度对他人作品进行评价,如 “这幅作品是否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你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一步思考和理解思政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3.发展性评价反馈: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重给予学生发展性的反馈,不仅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还要针对作品中体现的思政元素进行引导和升华。例如,对于一幅描绘家庭生活的绘画作品,教师可以在肯定学生绘画技巧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和睦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四、结论

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深挖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能够实现美术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艺术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李丽 . 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心育的策略研究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1,No.240(05):150-151.

[2] 聂建平 . 新时代革命题材中国画创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J]. 中国美术 ,2022,No.71(02):16-24.

[3] 蔺依彤 . 中学美术教学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 [J]. 学苑教育 ,2022,No.369(33):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