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李冉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黑虎庙镇初级中学 272609
引言
写作是英语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集中体现。然而,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主导的单向评价模式、学生个体学习的局限性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学生写作兴趣不足、合作意识薄弱、创新思维受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构建多元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将个体学习与集体智慧有机结合,为解决传统写作教学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科学分组:构建高效合作共同体
1. 分组原则
分组需遵循“异质互补、动态调整”原则。“异质互补”即根据学生的英语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分层,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搭配,确保每组内既有“领跑者”,又有“跟进者”,形成优势互补的学习共同体。例如,可将学生分为A(基础扎实、能力较强)、B(基础中等、积极进取)、C(基础薄弱、需要帮助)三个层次,每组由 2 名 A 层学生、2 名 B 层学生和 1-2 名 C 层学生组成。“动态调整”即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与小组合作效果,定期调整分组结构,避免固定分组导致的“小团体固化”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合作环境中得到锻炼与提升。
2. 角色分工
为确保小组合作有序开展,需明确组员的角色分工。常见角色包括: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分配任务、协调组员关系)、记录员(记录小组讨论的主要观点与写作思路)、汇报员(代表小组展示写作成果、分享合作经验)、资料员(收集与写作主题相关的资料、提供语言支持)。角色可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不同角色,体验不同的责任与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力。例如,在“环保主题”写作任务中,组长组织组员讨论写作方向,记录员整理讨论要点,资料员收集环保相关的词汇与案例,汇报员在课堂上展示小组作文并接受点评。
二、任务设计:激发合作探究动力
1. 任务的层次性
写作任务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例如,在教学 “如何提高英语学习能力”(人教版《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时,可设计以下任务:
基础任务:列举常见的英语学习方法(如记单词、听录音、读课文等),用简单句描述其作用。
进阶任务:分组讨论“哪种学习方法最有效?为什么?”,用复合句表达观点并举例说明。
拓展任务:结合小组讨论结果,撰写一篇短文《My Favorite EnglishLearning Method》,要求包含引言、论点、论据和结论。
通过分层任务设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合作探究的动力。
2. 任务的开放性
开放性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教师可设计“话题作文”“续写故事”“观点辩论”等类型的任务,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式,从不同角度表达观点。例如,在“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写作任务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网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并要求各组撰写议论文阐述观点。这种任务设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还通过小组辩论与写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三、过程指导:提升合作学习实效
1. 写作前:引导审题与素材整合
在小组合作写作前,教师需指导学生完成审题与素材收集工作。首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明确写作主题、体裁、人称、时态等要求,如“这篇作文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主要使用什么时态?”;其次,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梳理写作思路,列出关键词与提纲,如“以‘My Dream School’为例,可从校园环境、课程设置、师生关系等方面构建提纲”;最后,鼓励学生通过教材、词典、网络等渠道收集相关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例如,在“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写作任务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收集春节、中秋节等节日的习俗、传说等资料,并用英语进行整理归纳。
2. 写作中:巡视指导与及时反馈
在学生分组写作过程中,教师需加强巡视,观察小组合作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于讨论热烈、分工明确的小组,给予肯定与鼓励;对于出现冷场、争执等问题的小组,及时介入引导,帮助调整合作策略。同时,针对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语言难点(如词汇拼写错误、语法结构混乱等),教师应提供个性化指导,如现场讲解时态用法、推荐合适的词汇表达等。例如,当发现某小组在表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时词汇重复率较高,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crucial”“vital”“significant”等近义词替换,丰富语言表达。
3. 写作后:多元评价与成果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关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分工合理性、沟通有效性等指标,如“组长是否有效组织讨论?组员是否积极发表观点?”以小组写作成果为评价对象,从内容完整性、语言准确性、逻辑连贯性等方面进行评分,如“作文是否紧扣主题?语法错误率是否低于 5 % ?段落衔接是否自然?”
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科学分组、分层任务设计与全程动态指导,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注入新活力。异质分组与角色轮换制打破个体学习壁垒,使不同层次学生在互补协作中提升写作信心;层次性任务贴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开放性任务则激活创新思维;多元评价体系将过程性反馈与成果展示相结合,强化了合作意识与批判性思维培养。实践表明,该模式不仅能优化写作教学效果,更能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可行路径。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数字化工具与小组合作的深度融合,拓展教学场景的灵活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鲁玉胜 . 探析小组合作评价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以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为例 [J]. 中学生英语 ,2020(36):105-105
[2] 崔敏 .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J]. 求知导刊 ,2020(5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