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创客课后服务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

苗苗

安徽省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236000

引言: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教材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系统的能力训练体系,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打下良好根基。在“双减”背景下,创客课后服务成为深入进行语文教学的关键场地,但是传统依靠考试的单一种类评价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创客课后服务的育人生态需要,营造多种评价体系,凭借多方面,众多角度的评价手段。从各个方面、多视角出发,对学生的所学过程和成果做出全方位,公正性且动态的评判,这是改良小学语文教育,助力学生个性成长的必要选择。

一、小学语文创客课后服务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的核心价值

(一)突破单一评价,拓展素养培育维度

传统的评价重视结果轻视过程,不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过程的问题以及长处 [1]。而多元评价体系通过对学习过程持续搜集数据,可以动态的监控学生的发展进程,准确的找出学习上的问题和缺点。老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评价结果来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教、学、评三位一体的良好互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激发主体参与,构建协同育人生态体系

单一教师评价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很难主动思考并加以改善,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等多种主体,创建起师生、生生和家校共同参与的评价网络。在评价环节,学生学会自我反省,聆听别人的想法,发展出批判性思维,家长的参与有助于家校交流,营造起一种合力,共同帮助学生成长。

(三)强化评价导向,优化教学改进方案

传统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无法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问题与优势,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持续收集数据,动态监测学生的发展进程,精确找到学习上的难题和弱点。教师依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定制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学习策略,形成教- 学- 评的良好互动,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创客课后服务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一)表现性评价:聚焦能力发展,捕捉学习动态

表现性评价依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真实的或是仿真的情景里,凭借观测学生执行实际任务的过程及其成果,来评判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这种评价方法突破了纸笔考试的界限,看重学生的思维进程、动手操作以及革新表现,能真正反映出学生面对复杂任务时的真实水平,有益于素养主导教学。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主题学习期间,举办“民间故事创编与展演”创客课后服务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来创编新的民间故事,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朗诵等方式加以表演。教师制订含有故事创意性,情节完整性,语言表现力,团队合作等维度的表现性评价量表。在活动期间,留意学生的创编思路,角色扮演,道具制作等方面表现,记录学生学习过程数据,演出结束以后,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展开综合评判。这种表现性评价方式,既检查了学生对民间故事特点的把握情况,又较好地评定出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多元主体评价:激发参与热情,深化学习反思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对话从而建构知识的过程 [3]。多元主体评价把评价的主动权交到多个参与主体手上,建立多元评价视角。学生自评有利于自我了解和反思,学生互评利于批判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养成,家长评价为家校沟通搭建桥梁,多元参与主体在评价过程里参与学习和促进学生发展。

在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习作教学中,组织创客课后服务习作互评活动。学生完成习作后,先进行自评,学生对照教师给定的评价量表,就习作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形象、文章结构是否合理等方面对自己习作打分,之后写出评语。接着进行小组互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阅读习作,填写好互评表,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请家长参与评价,家长从表达情感,关注生活等层面发表意见。学生按照各方评价意见对习作加以修改完善,此过程中,学生能通过评价加深对写作要求的认识,并改进自己的习作,在增强写作能力的同时也使自己更加主动负责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三)素养导向评价:聚焦核心能力,指引教学方向

语文核心素养理论强调语文课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这四个部分。素养导向评价以核心素养为核心,形成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并用的方式,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状况予以全面评价,给教学给予准确的方向引导。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爱国情怀”主题学习期间,推行“爱国主题综合性学习”创客课后服务项目,学生借助查阅资料,走访调查,制作手抄报,编写演讲稿这些途径,探究爱国人物的事迹以及爱国精神的内涵。教师依照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来制订涵盖资料搜集与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设计能力,情感价值认识等评价指标。通过学生的作品以及表现状况来做评判,评价结果既表现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形,又体现出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素养方面的改善,从而给接下来的教学给予有针对性的改良方向。

三、结论

小学语文创客课后服务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构,这是适应教育发展所需,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经过表现性评价、多元主体评价、素养导向评价等评价策略执行,打破传统评价局限,营造出一种涉及多维、全程、多主体协同参与的评价架构,全方位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 农玉娟 , 王巧明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思辨能力培养与评价体系构建 [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5,42(01):82-88.

[2] 张艳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过程性评价的深度融合 [J]. 华夏教师 ,2025,(05):99-101.

[3] 李朝霞 . 构建语文教学六维度多元化评价体系 [J]. 文学教育( 下 ),2015,(08):84.

【课题 :《创客教育在课后服务课程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 :AH202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