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英语听力支架式教学探究
王秀宽
河北省沧州市第十六中学
摘要:本文探究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英语听力支架式教学方法,通过构建科学教学模式、实施多元策略、优化评价机制三方面,对促进学生英语听力能力提升进行深入探究。支架式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在教学模式构建上注重目标明确化、内容多元化、方法科学化;策略实施上围绕认知支架、情感支架、策略支架设计系统训练;评价机制上突破单一评价模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成为英语教学重点目标。初中阶段是英语学习关键期,听力能力培养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体性缺失,听力材料脱离实际,评价方式局限等。探究希望能够探讨如何通过支架式教学理念,构建有效教学模式,实施科学教学策略并优化评价机制,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听力能力全面发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一、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构建核心素养导向听力教学模式需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维度进行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应紧密结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在听力教学中,语言能力表现为准确把握听力材料主要信息、细节信息及言外之意;文化意识体现为通过听力材料感知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理解与尊重;思维品质侧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则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习惯。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应根据教学目标精心筛选听力材料,确保材料难度适中,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且主题丰富多样。听力材料形式应包括对话、独白等多种类型,内容涵盖日常交际、社会文化、科普知识等多元主题。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支架式教学理念,通过搭建认知支架、情感支架以及策略支架,引导学生建立听力学习框架,培养自主听力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分为听前、听中、听后三个阶段实施支架式指导。听前阶段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建立必要背景框架,使学生对接下来听力内容形成初步预期;听中阶段提供必要提示信息,引导学生把握听力材料主要内容培养边听边思考能力;听后阶段组织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深化听力理解拓展应用能力。技术支持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多媒体辅助教学环境,通过网络资源、听力软件等工具拓展听力学习渠道。教师角色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及支持者,根据学生学习进展适时调整支架搭建与撤除。
二、实施支架式策略提升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实施支架式策略提升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效果需构建多维支架体系,按照听前、听中、听后三个阶段设计科学听力教学流程。认知支架主要通过背景知识激活、主题预热等方式消除学生理解障碍;情感支架着重构建轻松学习氛围,降低学生听力焦虑,增强学习信心;策略支架则帮助学生掌握预测、捕捉关键词等实用听力技巧。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初始阶段提供全面详细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基本听力框架,中期阶段根据学生进步情况适当减少支架,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部分听力任务,最终阶段大幅减少外部支持,培养学生自主运用听力策略能力。支架式听力教学应注重传统课堂训练与现代技术手段结合,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移动应用等扩展听力学习渠道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实现课内课外听力学习无缝衔接,全面提升听力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Animal Friends为例,教师应当设计完整支架式听力教学活动。听前阶段教师先通过展示精美动物图片引入主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喜爱动物,激活已有动物知识;随后进行核心词汇预习,如tiger、monkey、elephant等动物名称及protect、endangered、wildlife等相关词汇,建立必要语言知识支架;最后播放简短动物保护视频创设听力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听中阶段教师提供结构化听力任务单,包括动物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关键信息框架,指导学生首轮听力抓取主要信息,第二轮听力关注细节信息,第三轮听力理解言外之意,还要教授关键词捕捉技巧,引导学生注意连接词、转折词等信号词。听后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梳理所听动物信息,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听力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动物保护者采访,并引导学生反思所用听力策略有效性,鼓励学生课后利用英语学习App收听更多动物保护主题听力材料,拓展学习。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课堂评价机制促进初中英语听力能力发展
优化课堂评价机制促进初中英语听力能力发展需构建多元立体评价体系,转变传统单一结果评价模式,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在评价主体方面突破教师单一评价局限,构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多元主体格局,让评价更加全面客观。评价内容应拓展至核心素养多个维度,包括听力理解能力、文化感知能力等方面,全面反映学生听力学习状况;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整合听力测试、课堂观察等多种形式,既关注学习结果又重视学习过程;听力测试题型设计应避免单一选择题模式,增加开放性问题考查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学习档案则通过记录学生听力笔记、反思日记等材料展示学生听力学习成长轨迹;而评价反馈应及时具体有建设性,帮助学生明确优势与不足,提供针对性改进建议。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为例,教师应当设计完整听力评价体系。先建立评价标准,围绕家务劳动主题听力素材设定听力理解标准(把握对话主要内容、理解礼貌请求表达方式)、文化感知标准(了解中西方家庭劳动分工文化差异)、思维能力标准(分析家务劳动合理分配)、学习策略标准(运用预测、关键词捕捉等策略)。听前评价环节采用简短问卷了解学生已有家务劳动词汇掌握情况,预测听力内容能力。听中评价环节,通过结构化听力任务单学生自评完成情况,教师观察记录学生听力策略运用表现。听后评价环节设计多层次评价活动,包括基础层测试题(选择、填空等检测基本理解),提高层开放性问题(分析家务分工合理性),拓展层角色扮演(情境对话展示)。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互相评价听力笔记质量,共同改进。
结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支架式教学为理念构建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体系,能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听力能力。通过科学构建教学模式、合理实施教学策略以及优化课堂评价机制,让学生从被动听众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培养学生听力理解能力、文化感知能力等多方面素养。支架式听力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对于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琳霞 李凌川 程韵菲.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支架式听说教学实践[J]. 2024.
[2] 汪辉连.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初中英语听力实践研究——以遵义航天实验中学为例[D].西南大学,2022.
[3] 蔡妮妮.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 2023(19):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