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若干思考

作者

叶娴

余姚市兰江街道办事处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315400

【摘要】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明确要求浙江“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强调“把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2025年1月1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实施意见》(省委一号文件),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和做法,一体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当前,城乡发展迎来了破除二元结构,走向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重要历史时期。近年来,兰江街道深入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方式,取得一定成效。本文聚焦乡村域尺度层面,以余姚市兰江街道夏巷村为例,梳理村集体经济“一三三”改革发展模式,以期交流学习,共促提升。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资产盘活;共同富裕

1、引言

夏巷村位于余姚市兰江街道西北区域,总面积6.9平方公里,有17个村民小组,在册1168户。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常住人口3410人、外来人口3000人,其中党员169名。现有耕地面积2100亩,山林3900亩。村庄北面有红色夏巷渡,曾是浙东四明山革命根据地与姚北的重要交通渡口,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的革命活动作出重要贡献。夏巷村始终以建设“和美夏巷”为目标,壮大集体经济是实现“和美夏巷”的坚实保障。但2017年之前,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村集体房屋、土地被个人无偿占用,资产流失严重,严重制约了正常发展。2017年村两委班子换届后,下定决心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导作用,盘活村集体资源,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激发乡村产业、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活力,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2、基本做法

2.1、科学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根据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和乡村资源禀赋,结合村庄实际制定了一个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经过努力,到“十四五”末,也就是2025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200万元,实现产业兴、农村强、农民富的良好局面。

2.2、统筹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三步三法”。把农村集体资源资产作为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紧紧围绕集体资源资产谋划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三步三法”。第一步,“关门法”彻底清查。调查排摸村集体资源资产,按照“应收尽收、依法处置”的原则,彻底摸清集体资源资产总量和可盘活利用数量,理顺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对整治规范的村集体“三资”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在多次会议统一思想后,村两委班子强势组织对集体房屋、土地的排查梳理行动。通过实地走访、面积重测、上级部门对接沟通、老党员老干部咨询等多种方式,最终制定了符合实际的租赁费用方案,并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通过法律手段,经过大半年的努力,终于全部签订合同并上交租赁费,为村集体增收近50万元。第二步,“公开法”高效盘活。采用公开协商或公开竞价的方式对资源、资产进行处置。对上畈湖“非粮化”整治地块(面积约100亩)、“西分”工程指挥部复耕地地块(面积约25亩)、雁荡湖垦造耕地地块(面积约40亩)、雁荡湖东湖城南干渠南侧抛荒地块(面积约60亩)等,均合法合规进行招租,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余元。其中雁荡湖垦造地块还获得上级专项补助500万元。2022年村文化礼堂2号楼竣工后,也通过公开招租为村集体增收35万元。通过清理发包一系列资源资产,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第三步,“合作法”实现共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导作用,积极探索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形式。2024年,为有效解决各村存量资金沉淀、集体资金保值增值等问题,兰江街道成立兰盛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即强村公司)。村两委班子征求意见后积极响应,入股900万元,同时又在宁波银行定期存储200万元,以获得稳定且安全可靠的利息收入。同年,《余姚凤凰山片特殊单位详细规划方案》发布,余姚市政府拟在辖区内布点设置凤凰山人文纪念园,村里拟同步对余姚市凤凰山人文纪念公园相邻300亩集体山林招租,预计年租金可达40万元。

3、主要成效

3.1、村集体资产得到有效管理。村集体经济发展“三步三法”实施以来,对涉及的所有村集体资产资源进行再盘点、再清算,重点聚焦农村“三资”长期合同、低价合同、口头合同、侵占使用无合同等四类问题,共规范合同21个,涉及60万余元。

3.2、村集体经济发展呈现鲜明特色。立足城郊村以及高速余姚西出口区位优势,依托广诚智创园等工业集聚基础,重点发展了物业出租、租赁拓展、资产参股等服务业,2019年-2024年,村年租赁收入由43.56万元上涨至102.53万元,过去五年年平均增长率为18.67%;村年投资收益由零转为每年稳定盈利50万元左右。同时,积极开展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全力盘活各类集体资源,2019年-2024年,村经营性收入由44.78万元一度上涨至163.89万元,基本实现了五年翻两番。

3.3、乡村整体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近年来村里清理了一大批遗留问题,村干部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中提升了威信,乡风民风根本好转。夏雁公路、雁荡湖至余姚西、电镀厂至雁荡湖西、郭沈公路张油车至刘黄、五云路、四明西路延伸段等道路新建提升工程相继竣工,村级路网全线提档升级。依托余姚西出口精品旅游专线建设,高速出口区块焕然一新,雁荡湖周边风景如画;夏巷村文化礼堂、雁荡湖自然村老年活动室等先后投用,为村民提供了高品质的“精神家园”。2022年,夏巷村村民大会通过《年终困难慰问金分配方案》,为80周岁以上的村民分级发放年终补助;为生病住院的村民分级报销医疗费用;对医保村民、60周岁以上及6周岁以下婴幼童全额补助“天一甬宁保”费用,确保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4、案例启示

4.1、筑牢村级集体经济根基关键在党建带动。党建强则发展强,必须坚定不移发挥好党在村级集体经济中的领导作用,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指方向、注动能。村两委班子是引领村级发展的中坚骨干,他们认识水平的高低、发展愿望的强弱、能力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村级发展的好坏。夏巷村的变化,关键在于有一个敢于创新、富于开拓的强有力的村班子,特别是有一个党性强、懂经济、善管理的村党支部书记。磨刀不误砍柴功,选优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育干事创业村干部及后备力量,是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前提。

4.2、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动能关键在要素驱动。要深入推进一体化规划建设,明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展路径及相关保障,实现一盘棋谋划、一张图规划、一体式推进。要着力推动项目支持,加大惠农项目的倾斜力度,积极争取上级专项建设基金、各类金融资金的投入。

4.3、激发村级集体经济活力关键在资源盘活。集体资产是村集体的家底和农民作为集体成员的主要财产,只有全面清查农村闲置资源、低效利用资源以及不合理占用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和有效盘活利用,拓宽村集体和农民增收渠道,为农民财产性收入和集体收入提供稳定“收入流”,才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