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引领机关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
陈萌萌
中共曲靖市委党校
(本文系2024年度曲靖党校(行政院校)系统课题研究成果)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特别是在2019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核心要求,为破解机关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难题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地方机关党建实践调研,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当前机关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突出问题。研究发现,部分单位仍存在政治引领虚化、制度协同不足、能力支撑薄弱等瓶颈,导致党建与业务“各唱各的调、各弹各的曲”。对此,研究立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提出以“政治引领、制度协同、组织赋能、数字驱动”构建深度融合长效机制,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为破解“两张皮”难题、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方案。
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机关党建;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引领机关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机关党建工作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 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机关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逻辑,为破解“两张皮”难题提供了根本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理论武装为根基、以组织优势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系统构建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的实践路径。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引,各级机关党组织通过“政治铸魂、理论固本、组织强基、制度护航、数字赋能”的系统实践,推动党建与业务从“物理叠加”向“化学反应”实质性跃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以政治建设统领融合方向,筑牢“两个维护”实践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各级机关党组织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创新构建“对标学习—清单管理—贯通落实”全链条融合机制。第一,对标学习机制。严格执行党组(党委)“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决策前置政治要件,确保业务方向与党中央要求同频共振。第二,清单管理机制。建立政治要件动态清单,将“双碳”目标、乡村振兴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细化为审批要件、考核指标,实行台账跟踪、销号管理。第三,贯通落实机制。通过专项督查、巡视整改、述职评议等强化执行闭环,推动党员干部在破解改革难题中锤炼政治能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一贯到底。
(二)以理论武装凝聚融合共识,破解知行脱节难题
各级机关深化“学用贯通”机制,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与业务难题破解深度融合:第一,党组领学机制。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聚焦改革发展痛点,建立“理论研学—对策研讨—实践转化”闭环流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领域的重要指示批示作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例如,围绕“双碳”目标,形成政策落实清单,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精准落地。第二,会前学理论制度。在业务部署会前嵌入理论学习环节,要求党员干部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著作,分析营商环境优化、民生工程推进中的政治要求,确保业务决策与党中央精神同向同行。第三,青年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双提升计划,推动青年党员在重大项目攻坚中牵头破解技术瓶颈。通过“骨干带课题”模式,青年党员在落实退税减费、科技创新等党中央重大政策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三)以组织优势赋能融合实践,激活基层战斗堡垒
1.支部建在业务链上。在重大工程、民生服务一线设立临时党支部。例如,国家税务总局实施“纵合横通强党建”机制,在落实退税减费政策中组建跨部门临时党支部;生态环境部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一线设立临时党支部,将党建与督察任务同步推进,推动解决大量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2.党员先锋作用显性化。开展“四强党支部”创建,设立党员责任区和示范岗。例如,交通运输部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设立党员责任区2.3万个,明确责任清单和考核标准,2023年群众满意度达98%。
(四)以制度创新保障融合长效,压实闭环责任链条
1.考核评价双向联动。建立党建与业务“双向挂钩”考核机制,将营商环境优化、重大项目进度等业务关键指标按权重纳入党建考核体系,同时将组织生活质量、党员参与度等党建成效按比例计入业务绩效,推动党建与业务考核实现双向联动、协同提升。例如,财政部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中实施“双考双评”机制。
2.责任传导三级贯通。构建“党组(党委)统筹谋划—机关党委专班推进—党支部项目落实”责任链条。例如,国务院国资委建立“双述职”制度,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在年度述职中同步汇报分管领域党建与业务成效,中央企业巡视整改效率显著提升,党建与经营业绩双优企业比例大幅增加。
(五)以数字技术驱动融合升级,释放协同治理效能
1.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开发集成任务派发、数据联通的数字化系统,推动党建与业务数据深度融合。例如,国务院办公厅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构建“党建+政务服务”系统,显著提升民生诉求响应效率,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2.业务痛点智能预警。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履职风险,建立“党建+监督”动态预警机制。例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巡视监督中运用“政治监督大数据平台”,推动案件查办效率显著提升。
二、当前机关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知与实践导向错位,融合理念尚未扎根。一是,党建“虚功化”倾向顽固。部分党组织将党建工作简化为“学文件、交党费”,认为“业务出成绩是硬道理,党建达标即可”。部分部门党建计划理论学习占比过高,未提出任何与业务关联的具体措施。认知偏差导致实践中“党建靠后站、业务冲在前”的错位现象普遍。二是,“融合”认识表面化。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被机械切割为“两条线”,部分单位以“例会分段式”拼凑融合(如业务部署后附加理论学习),导致“物理叠加多、化学反应少”,党员干部参与度不足。三是,形式主义痼疾未根治。部分党组织将党建异化为“痕迹管理”,组织生活娱乐化倾向抬头,如某单位以“红色剧本杀”代替理论学习,导致“三会一课”流于形式;过度追求台账完整,某单位全年整理党建台账200余册,但实际成效薄弱,陷入“高标准异化为超标准”的误区。此类现象表明,形式主义根源在于对党建政治属性的认知偏差,实践中将‘留痕’机械等同于‘落实’,背离了党建服务发展的核心要求。
(二)制度机制衔接不畅,协同效能亟待提升。一是,责任链条未形成闭环。部分党组(党委)对党建工作“宏观部署多、具体指导少”,机关工委“督导手段单一、问责力度不足”,基层党组织“被动应付多、主动创新少”,责任压力逐级衰减。二是,分类指导缺乏精准性。实践中存在“一套指标管全部”的僵化模式,对党群部门与政府部门的党建要求趋同。例如,部分地区‘党建+项目’行动机械推行,导致部分部门因业务特性难以落实,最终以“拍照留痕”应付检查,导致政策空转。
(三)能力支撑存在短板,创新动能明显不足。一是,党务干部结构性短板突出。部分党务干部存在政治能力薄弱、专业素养欠缺、创新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部分单位党务干部老龄化突出且多为兼职,难以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二是,数字赋能“重硬件轻功能”。调查过程中,存在智慧党建平台覆盖率偏低的问题,且存在“重硬件轻功能”问题。党建系统与业务工作数据互不联通,线上学习停留于“打卡刷分”,未能实现任务协同与效能追踪。
(四)考核评价与结果运用脱节,导向作用弱化。一是,考核导向存在偏差。党建考核指标侧重“活动数量”“材料厚度”,忽视实际成效。二是,结果运用缺乏刚性约束。党建考核结果与干部晋升、评优评先“弱挂钩”,导致“业务岗抢手、党务岗冷清”。
三、推动机关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针对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中存在的思想认知偏差、制度衔接不畅、组织效能不足等问题,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围绕“政治引领、制度协同、组织赋能、数字驱动”四大维度系统施策,构建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
(一)深化理念革新,筑牢深度融合思想根基
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破除形式主义为抓手,构建协同推进机制。一方面,强化政治对标意识。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领域的重要指示批示作为决策前置要件,建立“第一议题学习—政治要件督办—决策执行闭环”全链条机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推动理论学习与业务决策深度融合,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业务实践中一贯到底。通过常态化政治监督机制,强化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筑牢“两个维护”实践根基。另一方面,破除形式主义痼疾。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制度机制,从严整治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精简冗余考核指标,将基层精力聚焦于核心任务。例如,推行“多考合一”模式,整合党建与业务考核指标,减少重复检查,压缩材料报送频次与体量,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二)优化制度设计,贯通责任落实链条
推动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需以分类管理为基础、以责任传导为保障,构建系统化制度框架。一是,构建分类管理框架。针对党群部门、经济部门、民生部门制定差异化融合指标,细化党建与业务协同任务清单。例如,经济部门聚焦营商环境优化考核、重大项目进度,民生部门聚焦群众满意度、服务响应效率,党群部门突出政治功能发挥。二是,健全责任传导机制:建立“党组(党委)统筹—机关党委专责—党支部落实”三级责任闭环,明确职责边界。推行“双述职双考核”制度,领导班子成员需同步汇报分管领域党建与业务成效,通过专项督查、巡视整改等强化执行闭环,推动机关党建与业务考核实现协同提升。
(三)提升能力素养,锻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在强化政治能力淬炼的基础上,需同步推动党务干部队伍结构优化,构建能力建设与队伍建设的协同机制。第一,强化政治能力淬炼。健全党员教育培训体系,重点抓好党员干部政治忠诚教育。实施政治能力与专业能力协同提升计划,推动青年党员在改革攻坚中担纲主力。例如,通过“青年党员领题攻坚”模式,青年党员牵头破解技术瓶颈,在落实退税减费、科技创新等党中央重大政策中发挥先锋作用。第二,推动党务业务干部双向交流。选拔政治强、业务精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党务队伍,破解“结构性短板”。建立常态化轮岗交流机制,推动党务干部参与核心业务攻坚任务,促进知识结构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能力素养从“经验型”向“创新型”提升。
(四)强化数字赋能,创新协同治理模式
在数字技术驱动服务流程优化的基础上,需同步构建风险预警体系,强化监督效能,形成“服务—监督”协同治理闭环。第一,建设智慧治理平台。打通党建系统与业务数据壁垒,实现任务派发、进度跟踪、效能评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构建“党建+政务服务”协同系统,优化民生诉求响应流程,缩短办理时间,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第二,构建风险预警体系。运用大数据动态识别履职风险,建立跨部门数据整合机制与动态预警模型,通过多源数据比对分析精准定位廉政风险点,提升监督主动性与精准性。
本文聚焦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机制构建与实践路径,现有实践案例及先进做法主要来源于中央及省级机关,对市县基层差异化需求的针对性研究仍有不足,且融合成效的量化评估体系亟待构建,以增强考核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未来研究需在三个方面深化探索:一是构建融合成效的多维评价体系,将政治性指标与业务性指标深度挂钩;二是立足基层实际需求,重点研究现有数字化工具(如政务服务平台、党建管理系统)在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监督效能中的可操作性路径,总结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三是加强基层实践分类研究,针对不同层级、地域机关职能特性,形成“共性机制+个性方案”的融合范式,为深化党建与业务“化学反应”提供更精准的实践指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9-07-10(01).
[2]《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研究》[R]. 机关党建研究, 2025-05.
[3]《以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R]. 机关党建研究, 2025-04.
[4]习近平. 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N]. 人民日报, 2023-07-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