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与 “清廉校园” 建设的激励机制研究
郝俊英
吕梁学院教师教育系 山西省吕梁市 033000
作者简介:郝俊英(1978.6),女,汉族,山西省五台县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工作单位:吕梁学院教师教育系,山西省,吕梁市邮编:033000,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课题名称:2023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名称:《新时代大学生参与"清廉校园"建设路径与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3YY307
摘要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清廉建设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清廉校园建设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落实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参与清廉校园建设,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参与“清廉校园”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其中的激励机制,并提出了改进的策略。研究表明,合理的激励机制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推动清廉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清廉校园;大学生;激励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
引言
在当今社会,清廉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点。尤其是在高校中,大学生群体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承载者,其思想政治教育对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清廉校园建设是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性工程。随着清廉教育的逐步推进,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和参与意识需要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激励。因此,如何激发大学生参与清廉校园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已经成为高校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大学生参与“清廉校园”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推进,各高校在清廉校园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并广泛开展廉洁教育。然而,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首先,许多大学生对于清廉校园建设的认识较为肤浅,认为这一问题主要是教师和管理层的责任,和自身的学习与生活并无直接关系。这种认知误区使得大学生对清廉校园建设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其次,虽然高校开展了相关活动,但大学生参与的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往往仅限于一时的倡导和活动,未能形成持续的关注和参与。再者,虽然高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但相关激励措施仍然不足,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许多学生对清廉校园建设缺乏足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导致参与度较低。最后,清廉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往往与其他内容有所脱节,未能形成有效的融合,使得大学生的廉洁意识难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和践行。因此,提升大学生参与清廉校园建设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创新参与形式,完善激励机制,并促进清廉教育与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紧密结合。
二、激励机制在清廉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激励机制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在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清廉校园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激励机制能够显著增强大学生参与的内在动力。通过设立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可以使大学生明确自己在清廉校园建设中的角色和责任,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例如,设立学术奖励、社会实践机会等形式的激励措施,不仅能激发大学生的廉洁意识,还能促进他们在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提升。其次,激励机制有助于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对那些积极参与清廉校园建设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还能产生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学生加入到清廉校园建设的行列中,进而推动整个校园形成廉洁、正直的风气。再者,激励机制还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成长和发展的平台。高校可以通过设立与学术、职业发展相关的激励措施,如优秀学生的推荐、实习机会、研究资助等,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在参与清廉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社会实践和价值观塑造的机会,还能够积累宝贵的经验和技能,从而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受益。因此,完善激励机制不仅能促进清廉校园建设的顺利推进,也能帮助大学生在其中得到个人成长与发展。
三、大学生参与清廉校园建设的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大学生参与清廉校园建设的激励机制方面仍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首先,奖励机制不够完善,很多高校在激励大学生参与清廉校园建设时采取的措施不够明确,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尽管有些高校会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但这些奖励往往仅限于形式上的荣誉,缺乏真正有吸引力的实质性激励。例如,某些高校可能会发放证书或进行简短的表扬,但未能提供具体的物质奖励或发展机会,这使得激励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大学生对现有激励机制的认知和接受度普遍较低。由于清廉校园建设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其与个人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导致他们对激励措施的反应较为冷淡。很多学生认为,清廉建设更多的是学校层面的事务,而与自己实际利益关联不大,因此对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再者,部分高校对于清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持续性的激励措施。这种缺乏长期性和深度的激励机制,使得大学生参与清廉校园建设的动力不足,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都受到一定限制。为了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亟需高校从奖励形式、激励内容以及持续性等方面进行改善,建立更加完善和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
四、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
为了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参与清廉校园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首先,高校应完善奖励机制,设立针对大学生参与清廉校园建设的专项奖励,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奖励不仅应包括物质奖励,还应包括精神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表彰大会等形式,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其次,应注重激励机制的多元化。在清廉校园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参与其中,还要注重在课堂和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提高廉洁意识。通过设立多种形式的奖励和激励措施,如“清廉之星”评选、清廉主题活动等,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参与感。再次,高校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与政府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建立校园与社会的联动机制,让学生在更广泛的社会实践中践行清廉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其参与清廉校园建设的动力。最后,高校还应建立长期性的激励机制,将清廉教育与学生的职业规划、学术发展等方面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平台。
五、结论
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大学生参与清廉校园建设的激励机制在实际运作中存在一定的挑战,但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推动清廉校园建设的深入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需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完善激励机制,创新激励路径,形成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管理模式。未来,随着清廉教育的不断深化,激励机制将在推动大学生参与清廉校园建设、提升其道德素质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翔.周恩来廉政思想对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价值与启示[J].三角洲,2024,(36):121-123.
[2]温路路.基于高校辅导员视角的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24):45-47.
[3]唐玉福,杨苗培,莫伟婷.高校研究生干部廉洁教育现状及提升路径探讨——以G大学为例[J].广西教育,2024,(36):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