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

作者

李青洲

吉林省通榆县乌兰花镇综合服务中心 吉林通榆 13720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这一目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含量提升、市场化进程推进、生态环保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旨在为农村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畜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含量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农村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对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畜牧业现代化已成为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农村畜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农村畜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最主要的支柱,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居民富裕起来。

2、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畜牧业为城市居民提供丰富的畜产品,包括肉类、蛋类和奶制品,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城乡居民产销衔接。

3、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畜牧业能够拉动农村经济多元化,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提质增效,帮助农村实现全面脱贫,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4、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畜牧业在农业循环链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实现畜禽养殖和农作物种植有机循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二、农村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农村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形成地域特色畜牧产业。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畜牧产业。二是延长产业链。以龙头企业为抓手,将养殖生产和加工销售结合起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扶持畜牧行业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农户共同发展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2、提升科技含量。加强畜牧业科技创新,对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推广先进养殖技术。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以及智能设备的应用,促进畜牧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以及智能化管理。例如,运用大数据技术整合饲料消耗、畜禽生长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多种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以便及时调整饲养方案。二是优化饲料配方。采用物联网技术对装置间进行互联,并对饲养环境与装置运行进行监测与控制。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智能设备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优化饲料配方,采取定量饲喂的策略来满足动物在不同时期的生长需要,从而提高饲养效益与产品质量。三是疫病防控。强疫病防控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对养殖场的日常疾病进行管理,如呼吸道、消化系统、眼病、四肢疾病等,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重视寄生虫、传染性疾病的防控,降低牲畜死亡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3、推进市场化进程。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基础,以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为主导来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一是开拓外埠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南下、北上、东进、西拓”等方式,扩大畜产品市场份额。二是抓好市场信息工作。加强基础建设,完善信息化建设,运用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手段,大力发展民间情报机构,使其在产销衔接、市场开拓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培育民间中介组织。积极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和农民经纪人等民间中介组织,使其成为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四是建设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坚持多元化的投资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尤其是私营企业参与,逐步建立一批具有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4、强化生态环保。推进绿色畜牧业发展,强化畜禽养殖和农作物种植有机循环,对减少畜牧业带来的环境影响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加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通过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如转化成有机肥料用于农田,减少化肥用量,减轻农业环境压力。二是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推广生态畜牧业和循环农业等先进养殖模式,激活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增加养殖效益。三是健全环保法规。政府应出台相关激励措施,鼓励畜牧业企业引进更加环保的生产技术,促进绿色生态畜牧业发展。同时,强化畜牧业排放监管与控制,健全相关法规,打击污染行为,确保环境质量。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畜牧业人才培训与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措施之一。一是制定培训计划。制定涉及畜牧业各领域及技能要求的综合培训计划,内容包括畜牧养殖管理、动物健康与营养以及疾病防控等方面。二是开展系统培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畜牧业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包括最新的畜牧业科学技术、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培训课程可围绕现代畜牧业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养殖、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三是强化实践教学。通过举办实地考察、技术示范、互动讨论等方式,加强学员实际操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四是建立资格认证标准。建立畜牧业职业技能资格认证标准,鼓励从业人员参与有关职业技能考核,对考核合格的人员授予专业技能资格证书,提升其专业素养与竞争力。

以上路径的选择和实施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政府、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合作也是实现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三、结论

农村畜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科技含量、推进市场化进程、强化生态环保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农村畜牧业可以实现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满足城市居民需求、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未来,农村畜牧业将继续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畜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农村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希望本文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简介:李青洲,男,蒙古族,1987年9月出生,吉林通榆人,现任职于吉林省通榆县乌兰花镇综合服务中心,研究方向为兽医科学及疫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