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气信息技术中多电平变换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作者

李鹏辉

欧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453400

摘要: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多电平变换器因其优越的输出波形、高效的能量转换性能和较低的谐波含量,在高功率应用中得到广泛关注。多电平变换器的核心优势在于通过多个电平输出电压,从而有效减少了对滤波器的需求,改善了系统的运行质量。本文从多电平变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入手,详细探讨了多电平变换器的控制策略,包括传统的载波调制方法、基于模型预测的控制方法和智能控制方法等。

关键词:多电平变换器;控制策略;电气信息技术;载波调制;智能控制

引言

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电平变换器逐渐成为高效能电力转换和传输系统的核心组件。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生成更加平滑的输出电压波形,降低谐波含量,从而减小系统对滤波器的依赖,提高整体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尤其在高功率和高压应用中,传统的二极管钳位变换器和传统的两电平变换器面临着效率降低、谐波增大以及设备容量限制等问题,而多电平变换器能够有效克服这些问题。因此,多电平变换器在电气信息技术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高压电力传输、可再生能源转换、风力发电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其作用日益重要。

一、多电平变换器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方式

多电平变换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用多个电平进行输出,从而减小每个开关所产生的电压变化量。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输出波形的谐波含量,使得系统输出的电压波形更加接近于理想的正弦波。根据其电平数量的不同,多电平变换器可分为三电平变换器、五电平变换器、七电平变换器等。其工作过程通常采用多个开关管交替工作,通过调节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实现多电平输出电压的合成。通过合理的控制方式,不仅可以获得更平滑的输出波形,还能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功率因数。

在传统的两电平变换器中,由于只有两个电压状态,输出波形的波动较大,谐波含量较高,特别是在高功率或高压应用中,效率和稳定性无法满足需求。而多电平变换器通过引入多个电压电平,极大地改善了输出波形,减少了谐波,减小了对滤波器的依赖,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与此同时,多电平变换器的应用能够降低设备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系统的功率密度,尤其适用于高功率密度、长时间运行的系统。

二、多电平变换器的控制策略分析

多电平变换器的控制策略是其性能优化的关键,合理的控制方式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输出质量和效率。目前,常见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传统的载波调制方法、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方法、以及智能控制方法等。

传统的载波调制方法(PWM调制)是多电平变换器最常见的控制方式。该方法通过生成载波信号,并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控制开关器件的导通与关断状态,从而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载波调制方法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分为正弦波载波调制(SPWM)、空间矢量载波调制(SVPWM)等。正弦波载波调制方法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且能够有效控制输出电压的波形。然而,在高频操作或大功率应用中,传统的载波调制方法可能无法有效应对高谐波含量和动态响应的问题,因此对其进行优化是必要的。

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方法(MPC)是一种通过系统模型预测输出结果并进行优化控制的先进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预测系统未来的状态,优化控制输入,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更精确的输出调节。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对于多电平变换器的控制具有显著优势,特别是在应对复杂的动态变化和非线性特性时,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然而,MPC方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需要较强的计算能力,因此在实时应用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

智能控制方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近年来在多电平变换器的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方法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系统的实际工作状态自动调整控制策略,优化输出性能。模糊控制方法不依赖于精确的数学模型,通过输入输出关系的模糊推理进行控制,适用于非线性、动态变化大的电力电子系统。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则通过对系统输入输出数据进行学习,建立起复杂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高效的控制。这些智能控制方法虽然具有较好的性能,但由于其复杂性和对硬件的要求较高,实际应用中需要在计算能力和算法优化上进行更多研究。

三、多电平变换器控制策略的应用与挑战

多电平变换器的控制策略在电气信息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高功率密度、高效率要求的场合,如电动汽车、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智能电网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电能的转换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因此,优化控制策略,提升变换器的效率和稳定性,成为了提高系统性能的关键。

然而,尽管现有的控制策略在多电平变换器的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传统的PWM调制方法在高频操作中可能会产生较高的谐波,影响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虽然具有较好的动态响应性能,但其计算复杂度较高,可能导致实时控制性能下降;智能控制方法在多电平变换器中的应用仍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且算法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有待提高。

此外,多电平变换器在高功率、高频率下运行时,可能会面临温升过高、损耗过大的问题,因此在优化控制策略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热管理和散热设计,以确保变换器在长期高效运行中的稳定性。

四、未来发展方向与总结

随着电气信息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电平变换器的控制策略将在提高效率、降低谐波、提升动态响应性能等方面继续发展。未来,基于先进算法的控制策略将更加精确和智能,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将进一步提升多电平变换器的自适应性和性能优化能力。

在未来的研究中,如何结合新型材料和新型结构设计,优化变换器的控制策略,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例如,采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如氮化镓、碳化硅)可以显著提高变换器的工作频率和效率,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功率密度和热管理能力。此外,集成化设计和系统优化将成为提升多电平变换器整体性能的关键。

结论

本文对多电平变换器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传统载波调制、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智能控制方法等在多电平变换器中的应用与优化。通过研究现有控制策略的优缺点,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展望了其在电气信息技术中的广泛应用。随着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电平变换器将能够在更高效率、更低谐波、更短响应时间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电力电子、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邓文丽,蒋林,戴朝华.基于局域牵引供电自愈的电气化铁路光储应急保障供电系统及分层管控方法[J/OL].电网技术,1-13[2025-04-15].https://doi.org/10.13335/j.1000-3673.pst.2024.1069.

[2]张磊,马家庆,吴钦木,等.基于AWF-DPID控制的同步Buck变换器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24,(07):103-108.DOI:10.13462/j.cnki.mmtamt.2024.07.021.

[3]陈冲,贾利民,赵天宇,等.光伏和储能植入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拓扑架构与控制策略研究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24,39(24):7874-7901.DOI:10.19595/j.cnki.1000-6753.tces.23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