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米氮平治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的疗效分析

作者

李兴华 周保霞

昆明市精神病院 云南 昆明 650021

【摘要】目的:研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对其采取米氮平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时间段内我院的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共计有42例,分组方式为抽签法,各21例,对比组实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实行米氮平治疗,干预组与对比组的治疗前后静坐不能量表评分、临床效果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治疗前静坐不能量表评分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治疗后客观项目、主观感觉、主观痛苦、总体临床评价评分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有差异。(2)干预组(95.24%)的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临床效果高于对比组(71.43%)的患者,P<0.05,有差异。结论: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对其采取米氮平治疗效果确切。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静坐不能;米氮平

静坐不能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其与多巴胺系统的失调密切相关,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通过抑制多巴胺受体活性,使得多巴胺的信号传导出现不平衡,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引发患者的不适症状[1]。本研究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治疗方案进行分析,讨论米氮平治疗的应用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纳入了在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时间段内我院的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共计有42例,分组方式为抽签法,各21例。干预组男10例、女11例。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年龄19-62(37.69±5.64)岁。对比组男12例、女9例。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年龄19-64(37.73±5.66)岁。就干预组与对比组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年龄、性别对照统计结果为p>O.O5,可以对比。

1.2方法

对比组实行常规治疗,给予患者每日口服3次普萘洛尔,每次10mg。干预组实行米氮平治疗,给予患者每日口服1次米氮平,每次15mg。以上全部患者均连续治疗10d。

1.3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静坐不能量表评分,包括客观项目、主观感觉、主观痛苦、总体临床评价,满分分别为3分、3分、3分、6分,分数高则说明患者的静坐不能程度越高。临床效果:显效:患者的静坐不能症状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伴随有显著的情绪稳定和焦虑减少,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有效:患者的静坐不能症状有所减轻,情绪状态有一定改善,但尚未完全消失或恢复正常,治疗效果明显,但仍需进一步调整。无效:上述效果皆未达到。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评估42例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资料,计数资料包含临床效果情况,X2检验计算后呈现为n(%),计量资料包含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治疗前后客观项目、主观感觉、主观痛苦、总体临床评价评分,t检验计算后呈现为(均数±标准差),其结果P<0.05则评估为差异存在。

2结果

2.1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治疗前后客观项目、主观感觉、主观痛苦、总体临床评价评分比较

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治疗前静坐不能量表评分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治疗后客观项目、主观感觉、主观痛苦、总体临床评价评分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有差异。见表1。

2.2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临床效果情况比较

干预组(95.24%)的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临床效果高于对比组(71.43%)的患者,P<0.05,有差异。见表2。

3讨论

静坐不能的病理机制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系统的改变密切相关,特别是与多巴胺系统的失衡有关。本研究针对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对其采取米氮平治疗,结果显示,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治疗前静坐不能量表评分无差异,干预组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治疗后客观项目、主观感觉、主观痛苦、总体临床评价评分低于对比组患者,干预组的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患者临床效果高于对比组的患者。米氮平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拮抗α2-肾上腺素受体,从而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释放,这一作用不同于常规的抗抑郁药,既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也通过激活5-羟色胺的释放来调节情绪、改善抑郁症状[3-5]。同时,米氮平对5-羟色胺2受体和5-羟色胺3受体也具有拮抗作用,这使其不仅具有抗抑郁效果,还能有效缓解失眠、焦虑等症状。米氮平通过其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系统的调节,可能帮助减轻静坐不能患者的运动不安。米氮平的5-羟色胺2受体拮抗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因静坐不能引发的焦虑和不适感,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6]。尤其是在那些抗精神病药物引发的焦虑、烦躁情绪较为明显的患者中,米氮平能够通过其镇静作用,使患者感到更加舒适,减轻因不安而导致的情绪波动。

综合以上结果,米氮平于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治疗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长平,王献文,姬小宇. 米氮平对脑外伤术后脑脊液漏伴颅内感染患者不良情绪及5-HT水平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4):812-815.

[2] 邵秋静,冀紫阳,董娇,等. 外周血中微RNA-16和微RNA-124表达水平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22,39(4):318-322,329.

[3] 王岐鸣,叶磊,黄刚,等. 米氮平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神经递质及下丘脑外侧区分泌素含量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6):1045-1047,1055.

[4] 冯晓莉,冯琳. 观察米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23,18(12):145-148.

[5] 石峰,关海艳,高志涛,等. 度洛西汀与西酞普兰各联用米氮平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2):258-260.

[6] 丰超,周常杰,周雯.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米氮平对SSRIs治疗无效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效果[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5):1045-1047,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