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的典型经验探究

作者

常远 王雪莹 舍乐莫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从高等教育入手,高等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而高职院校是大学生的重要聚集地。在当前的教育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职院校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抓手,也是推动校内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成为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前已融入高职院校的育人体系,已成为其重要使命。文章将以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高职学生的独特性,深入探讨如何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推进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及常态化机制的有效形成。

关键词:高职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宣传教育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将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二十大会议上,党和政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再一次提高到了全新高度,报告中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大使命,同时也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入并贯穿到办学治校和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内,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即铸牢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身处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民族资源,所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方面的探索实践具有鲜明而典型的参考价值,也为全区乃至全国的高职院校开展好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探索拓展丰富的活动载体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

一、高职院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必要性

(一)坚定理想信念,铸牢青春使命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和教育青年学生的重要阵地,不仅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还应该要明确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要求,在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引导,能够让学生自觉地坚持正确发展的方向,并且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自身思维意识和理想信念的进步和提升。教育工作者应该要将当前学生教育发展的重点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民族的进步进行紧密联系,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相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程度。

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应该要从对学生思想的培养入手,要牢牢抓住学生教育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培训,让广大学生能够认清当前国家发展的基本形势和脉络,并且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手段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认同感。通过科学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确当前整体的发展方向,通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融入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理想信念进行提升,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内容。

(二)聚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切实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高职学生一般是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方,因为其人员构成更加多样化更具复杂性,所以可能会存在思想方面的冲突问题。为了避免学生出现一定的冲突,学校在进行学生教育的时候,应该将铸牢青年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目标放到首位,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充分发挥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作用,做好日常的宣传教育,要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并且能够秉承尊重的态度进行交流交融。通过这样的宣传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各民族同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不良思想的渗透和影响。高职高校在进行宣传教育的时候,秉持求同存异的合理原则,强化学生的民族团结理念,要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真正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民族的团结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三)助力人才培养规格提升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时候,应该结合学生专业、学历以及个人想法及其他各种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后的成就和具体工作岗位。因此在教育阶段,就要塑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让学生保持强烈的民族情怀,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在完成个人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进步,也能够让他们更加认真地对社会及国家进行关注和奉献。

在职业教育阶段,除了要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培养和提升外,还应该考虑到当前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的更高要求。当前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具有卓越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养和素质水平。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构造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向上的工作精神和积极客观的生活态度,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精进的专业能力投身于各行业的建设和发展中。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宣传教育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一)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短板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各民族之间的进步和发展都十分重视,目前各民族地区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和系统发的教育管理体系,民族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相比,受限于地理位置、经济状况、资源禀赋等各项因素,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之处,如宣传教育的专项经费不足、主题教育活动的场地和建设匮乏及教学质量总体有待提高。

(二)宣传教育中对特色资源运用不够充分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过程中,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各部门各系统之间协同进行,更需要教育要素和文化要素之间的均衡和联动。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文化资源,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源源不断的育人资源。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是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而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建城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是一座拥有着2300多年建城历史的文化名城,不仅拥有民族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昭君出塞”、“胡汉和亲”等,还有乌兰夫纪念馆等国防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目前各大高校已经相继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宣传活动,但由于对于整体教育资源和红色资源的挖掘深度不足,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这样就导致主题教育活动的整体宣传力度不足。

三、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的形成与发展—以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相关部门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站位,针对本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始终明确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原则,从问题出发,制定精准、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方法,合力破解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真正明确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对原有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教育管理工作。

(一)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高职院校应该要明确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对整体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首先要把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要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民族团结意识,促进青年学生共同进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在此背景下,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制订了准确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应的思政课程体系,不断充实和优化思政课的内容,从历史文化、思想著作及社会热点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而专业的教学。同时通过实践性的教育管理,不断丰富整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过程中,身躬力行。

(二)践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精神内核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将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元素充分融入到校园建设和育人过程中,践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精神内核。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文化育人的积极正向作用。首先打造极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和民族地区鲜明特征的建筑及设计,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景观化,利用自然环境和校园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突出作用。其次利用校园各类文化节,如体育节、艺术节及校园文化节等各类文体活动的正向引导作用,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理论等相关主题融入到活动全过程中,利用舞蹈、歌曲及曲艺节目等广受青年学子喜欢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学校首先明确教育发展工作的重点,以学生共同体意识的培养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民族文化活动,并且通过实践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内容。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进行宣传,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多渠道的广泛宣传。

(三)做好学风建设管理

相对于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每周定期开展团日活动、知识竞赛、合唱、朗诵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且感兴趣的形式报名参加,同时引导学生加强对党史、改革开放史、民族发展史等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除此之外,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基层社会实践中直观感受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活和资源特色。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既能够让学生参与基层实践训练,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感受到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学习历史,这样也能够为后续相关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四)深挖社会育人资源

一是利用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本土丰富的文化资源,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作为祖国的”北大门“和首都的”护城河”是一座拥有着2300多年建城历史的文化名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极具特色且形式多样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如见证“胡汉和亲”历史的昭君墓、始筑于战国时期的中国最古老的“赵长城”、被誉为“佛教建筑典范”的席力图召等为代表的史前考古文化资源,以内蒙古革命历史博物馆、乌兰夫纪念馆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以蒙元文化为核心的敕勒川草原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各类资源的重视程度,根据学生的诉求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各民族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通过与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整合,如政府、企业、社区、学校等,充分发挥这些优质资源的育人作用,让学生有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和亲身实践,比如与公益助残中心合作参与义卖活动、走进益华社区慰问孤寡老人、与东辰学校开展结对帮扶以及深入专业对口企业进行访企脱岗等多项举措,合力为学生上好一堂优质的“行走的思政课”。三是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学院积极利用呼和浩特市区周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利用寒暑假期、清明节、建党节、国庆节等具有重要意义的节假日,参观乌兰夫纪念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深入开展 “红色筑梦之旅”“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及“青春建功内蒙古 志愿服务耀北疆”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入行。

小结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要设计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形式,将铸牢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做好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工作。学校党委和相关部门应该明确人才培养的重点,明确人才培养的核心,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并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李克强主持 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 汪洋讲话 [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21-08/28/c_1127804776.htm

[2]娄君庭.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J].领导科学论坛,2024(1)

[3]王薇.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手创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J].西部学刊,2020(3): 91-93.

[4]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EB/OL].https:// www.gov.cn /yaowen/liebiao/202409/ content_6976962.htm,2024-09-27.

[5]邱家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堂体系构建 [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12)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度院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NJDRW2402(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