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情到理

作者

郑素真

汕头市潮南区峡山下东浦学校,515144

摘要:诺尔曼·丹森在《情感论》中提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是一个有情感的人。”情感是人类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作为班级的引导者和管理者,我深知将情感关怀融入理性管理中的重要性。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学习动力,还能有效减少班级冲突,促进班级和谐。本文探讨如何从情感出发,结合理性思考,制定有效的初中班级管理策略,以实现班级管理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情感关怀;理性管理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和自我认知的关键时期,学生开始逐渐脱离小学时期的依赖心理,逐渐形成独立的个性和思维方式。作为他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的班级,我的管理方式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塑造具有深远影响。然而,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过于注重纪律和规则,忽视学生情感的需求和个性的发展,导致班级管理效果不佳,甚至出现学生逆反心理。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如何融入情感关怀,同时保持理性思考,成为我这个初中班主任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从情到理----初中班级管理原则

(一)情感关怀为基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渴望得到认可和尊重,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情绪困扰。我深知,情感关怀是班级管理的基础,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我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1]。同时,我还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个性化的关怀措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二)理性管理为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理性管理作为班级管理的保障,是确保班级秩序和学生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在班级管理中,我不仅要注重情感关怀,还制定了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同时,我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班级纪律,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在处理班级问题时,我始终保持公正、公平的态度,采取合适的措施予以解决,避免情绪化的处理方式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二、从情到理----初中班级管理策略

(一)建立情感联结,关爱抵达学生的内心

亲其师,信其道,为了在班级管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努力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结。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利用关心和问候增进师生关系,使学生能感受到我的关爱与温暖[2]。我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班级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另外,我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例如,班主任可以开展“我的梦想与未来”主题班会,我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和未来的规划,并积极给予反馈和建议。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还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我也在班会中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与关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构建管理团队,以理性激发班级力量

一个优秀的班级,离不开一个团结协作的管理团队,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头羊,应选拔和培养一批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共同管理班级[3]。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选拔那些有责任心、有组织能力、善于沟通协调的学生担任班干部,提高班级的整体凝聚力。同时,我让学生共同选举出心目中的班干部人选,感受到自己的参与权,使选拔出的班干部更容易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支持,进而更好地发挥管理作用。

例如,在一次班级会议上,我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发言,提出自己心目中的班干部人选,并阐述选择他们的理由。有的学生认为班长应该具备领导力,能带领班级前进;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委员应该成绩优异,能为大家树立榜样;还有的学生认为体育委员应该活泼开朗,能带动班级的氛围。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积极参与,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终,在大家的共同选举下,我们选出一批有责任心、有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队伍。同时,我还定期与班干部进行沟通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管理能力,更好地发挥管理作用。

(三)制定评分制度,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

无规矩不成方圆,评分制度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更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遵守班级纪律的重要手段。因此,为提高班级管理效果,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制定包括学习成绩、课堂表现、班级活动参与情况等多个方面评分制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反映学生的表现[4]。同时,我还定期公布评分结果,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个别谈话,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则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改进。

例如,我设定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评分总结,根据学生的得分情况,评选出“学习之星”“纪律之星”“活动之星”等,并在班级内进行表彰,使学生能看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优点,增强自信心,意识到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同时,我设立奖励机制,如颁发荣誉证书、小奖品等,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和各项活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我将情感关怀与理性管理有机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幸福感和学习动力,还为学生营造了温馨、有序、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这样的管理方式有效减少了班级冲突,使得班级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c东二促进了班级和谐。同时,我也将继续探索和实践这一方式,不断完善和优化班级管理方式,以达到最佳的班级管理效果。作为班主任,我将继续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丁雄伟.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以学生目标管理推动初中班级管理的策略选择[J].教书育人,2024,(32):49-51.

[2]赵坤亮,杨静.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班级自主管理措施[J].天津教育,2024,(35):56-58.

[3]张海燕.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教育赋能初中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4,(10):246-249.

[4]刘丽.初中班级管理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快乐指数——亦谈对陶行知先生“人中人”教育的思考[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22):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