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索与实践
陈凤姣 符辰吉
湖南省张家界澧兰中学 427000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基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下的初中班主任工作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69
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问题仍亟待解决。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讨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为提高我国初中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引言
行为习惯是人们长期形成的行为模式,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对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1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1.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还能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首先,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遵守纪律、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行为,能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对待社会,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其次,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观。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行为规范,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使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
1.2提高教育质量
在当今社会,教育质量的提升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通过教育,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自身责任,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
2.1家校教育观念滞后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部分家长和教师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教育观念存在滞后现象。首先,部分家长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这种观念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作息规律、礼貌待人、勤奋努力等。其次,教师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认识也存在不足。在一些学校,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传授知识上,而忽视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他们认为,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可以通过纪律处分或家长来纠正,与自己的教学任务无关。这种观念使得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和培养。
2.2教育方法单一
在教育领域,教育方法的多样性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探讨的焦点。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不得不关注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方法单一。尤其是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部分学校过分强调纪律约束,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系一直强调纪律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然而,过分强调纪律约束,却容易导致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忽视了自身的主体地位。在纪律约束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过分强调纪律,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策略
3.1强化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通过开展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增进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平台,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邀请家长分享教育经验,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家访则是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同时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促进家校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3.2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明确教育的目标。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这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和社会能力。具体来说,我们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律、自省、自强。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针对他们的个性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3.3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为了优化校园环境,我们致力于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文明有序的校园氛围。首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关键。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览和讲座,我们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校园成为传播正能量的重要阵地。其次,规范校园管理是保障校园秩序井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严格执行校园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学生行为规范、作息时间、卫生管理等,确保校园生活有序进行。同时,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提高师生安全意识,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
结语
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探索与实践有效的教育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我国初中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皮郁郁.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20(14).
[2]何维维.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法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