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作者

解昕

青海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混凝土是当今土木工程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它具有抗压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的优点,但是由于它是有多种组分凝结而成的一种胶凝材料,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控制不当便很容易出现裂缝,尽管绝大部分裂缝均属于无害裂缝,但它的存在始终在人的心理上形成中阴影,特别是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由此带来的经济纠纷时有发生。笔者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浅略地谈一下施工中如何有效地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1.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1.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1砂子

砂子是混凝土中的细骨料,有着较大的比表面积,如果砂子的含泥量超过标准规定则会大大的削弱混凝土的粘聚力,从而使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降低,易出现裂缝,所以混凝土用砂宜选用中粗河砂,且砂子的含泥量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1.2粉煤灰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是他可以和水泥的水化生成物中的活性成分Ca(OH)2再次反应,从而生成硬度更高的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他可以有效的填充混凝土的空隙,使混凝土更加密实,同时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但施工中一定要注意使用合格的粉煤灰,《粉煤灰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中规定钢筋混凝土中使用的粉煤灰等级不能低于Ⅱ级,这一点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目前粉煤灰市场较乱,许多供应商供应的粉煤灰不标识等级,施工不注意的话很容易引起质量问题。

1.3混凝土的拌合

如果现场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人员应不定时的去商品混凝土站对混凝土的配料进行抽查,确保混凝土配料符合施工配合比要求;如果是现场拌制混凝土,应严格的控制拌合用水量级外加剂的添加量。

严格控制水的添加量是拌合混凝土的控制重点,大家都知道,混凝土的强度和水灰比有很大的关系,水灰比越高,混凝土的强度越低,其抗拉强度也越低,裂缝就容易产生,同时混凝土中水量增大以后也容易产生泌水现象,联通的水的通道也容易使混凝土产生裂缝,施工中除每次看盘前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以外还应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A.如果采用商品混凝土应派施工管理人员及实验人员不定期的对商品混凝土拌合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检查砂石含水率的测定、现场施工配合比的调整、外加剂(特别是减水剂)的添加量的控制、水的添加量的控制。

1.4减水剂的控制

减水剂是混凝土各组分中对强度影响较大的一项,该组分添加是否准确,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及混凝土的强度,现场拌合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减水剂添加少了,混凝土的工作性不能满足要求,拌合人员就很有可能采取加大水量的办法来调节,势必增大了混凝土的水灰比,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易使混凝土出现裂缝。

1.5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混凝土振捣是既要防止欠振,又要防止过振,欠振时混凝土不密实,内部有连通的孔隙,已产生裂缝,有时候混凝土严重欠振时,特别是剪力墙等竖向结构,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下塌,在下塌区的上方出现水平向的裂纹,脱模以后如不及时封闭,水分由此裂纹散发,从而又形成收缩裂纹,使原有的裂纹进一步加宽加长,影响结构安全。过振对混凝土的裂缝控制也是不利的,因为混凝土过振后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分层,使混凝土中密度较低的粉煤灰上浮,导致上层混凝土强度不足,易产生裂纹。实际施工中控制混凝土振捣可采用听和看两种方法来判断是否振捣到位:当振动棒插入混凝土中振捣时混凝土无明显下沉,且无气泡遗出时,基本已经可以判断振实,这时振动棒的声音由“脆”转“闷”,及说明混凝土已振捣密实,不能再震。

1.6混凝土收面时应注意的问题

混凝土收面主要针对板面混凝土而言的,由于板面混凝土薄而且裸露面积较大,水分易于散失,往往由于水分散失而形成收缩裂纹,影响工程质量关。我们在施工中采用二次收面工艺,可以较好地杜绝这种裂纹的产生,二次收面的工艺做法是:板面混凝土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以后,采用刮杠进行粗找平,然后用木抹子进行第一次收平,这时待混凝土表面浮浆较多,不会形成裂缝,待混凝土收水后,表面处于塑性状态(手指按可留纹痕)时即进行二次收面,采用木模子将已处于塑性状态的表面混凝土模压密实,并将板面收平,对于局部出现收缩裂纹的要用力压实,使裂纹合拢,收面完毕以后及时覆盖,待混凝土表面局部泛白是即洒水养护,这种工艺可以大大减少板面收缩裂纹的产生。

1.7上人及设施料堆放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工程在主体施工过程中甲乙方均存在片面追求工期的情况,在混凝土板面强度不足的情况下急于吊运钢筋并进行电渣压力焊或钢筋绑扎作业,同时钢管扣件等设施料也急于吊运到混凝土板上,为满堂架的搭设做准备,恕不知这种事故方法为板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埋下了隐患,这种裂缝往往是在混凝土终凝以后形成的,并且由于有下层支撑的保护,裂缝一般细微而难以发觉,待下层支撑拆除后,裂缝便加宽加长,形成可见裂缝影响工程质量,所以在施工中设施料及钢筋的上料时间应严格控制,一般情况下要求板面混凝土强度达到2.4MPa时方可上料,通常夏天应控制在24h以后,冬天应控制在48h以后方可上料作业。

1.8板面钢筋绑扎时应注意的问题

混凝土板面负弯矩钢筋是一个质量较难控制的工序,该钢筋往往设计较细间距较大,混凝土作业是也容易踩踏下陷,而此钢筋一旦下陷后便失去了其作用,致使板根部出现受拉裂纹,此裂纹往往由受荷产生,属永久性裂纹,目前常采用的办法是用马蹬筋支撑或用专用塑料垫块,但这些措施均由于单个的垫块(支撑)容易倒而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场我们采用通长钢筋支撑的办法,经济实惠,可以有效地解决板面负弯矩筋下陷的问题:负弯矩筋的下方均设计有分布筋,采用在负弯矩筋上焊“八”字撑的办法使分布筋变成通长马蹬筋,这种通长马蹬筋可视负弯矩筋的长度分布两至三道,由于通长马蹬筋稳固,有效地保证了负弯矩筋的位置,杜绝了混凝土受拉区裂纹的出现。

2.结语

混凝土材料因其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完全杜绝裂缝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在施工中多注意一些容易引起裂缝的细节问题,是可以把裂缝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的。

作者:解昕

单位:青海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