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毫米波 MIMO 系统中稀疏信道估计与三维波束赋形技术

作者

何铤

身份证号:340202197212281435

一、引言

随着 5G 通信技术的广泛部署和 6G 技术的研究推进,毫米波频段(30GHz - 300GHz)因其丰富的频谱资源,成为实现高速率、大容量无线通信的关键。毫米波 MIMO(Multiple - Input Multiple - Output)技术通过在收发端部署多根天线,将毫米波频段与 MIMO 技术相结合,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 。然而,毫米波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存在路径损耗大、穿透能力弱等问题,且毫米波信道具有稀疏性特点,即信道中主要能量集中在少数路径上。因此,高效的稀疏信道估计与精准的三维波束赋形技术成为解决毫米波 MIMO 系统通信难题、提升系统性能的关键。

二、毫米波 MIMO 系统概述及面临的挑战

(一)系统特点

毫米波 MIMO 系统利用毫米波频段的高载波频率实现大带宽传输,结合 MIMO 技术的空间复用和分集增益特性,可大幅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 。同时,通过在收发端部署大规模天线阵列,能够实现波束赋形,增强信号的方向性,补偿毫米波信号的高路径损耗。

(二)面临的挑战

严重的路径损耗:毫米波信号波长极短,在传播过程中易受大气吸收、障碍物遮挡等影响,导致路径损耗远高于低频段信号,限制了通信距离 。

信道稀疏性:毫米波信道中,由于信号传播的方向性和障碍物的阻挡,实际有效传播路径较少,呈现出稀疏特性 。传统的信道估计方法在处理稀疏信道时,计算复杂度高且估计精度不足。

波束对准难度大:毫米波信号方向性强,收发端的波束必须精确对准才能保证通信质量。但在实际场景中,用户移动、环境变化等因素会导致波束失准,影响通信稳定性 。

三、毫米波 MIMO 系统中的稀疏信道估计方法

(一)基于压缩感知的信道估计

1.基本原理

压缩感知理论利用信号的稀疏性,通过远少于奈奎斯特采样定理要求的采样点数获取信号信息,并通过优化算法恢复原始信号 。在毫米波MIMO 信道中,将信道参数表示为稀疏向量,利用压缩感知算法,从少量的观测数据中恢复信道信息,降低信道估计的计算复杂度和导频开销 。

2.常用算法

包括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压缩采样匹配追踪(CoSaMP)算法等。OMP 算法通过迭代选择与观测数据最匹配的原子,逐步重构稀疏信道;CoSaMP 算法在 OMP 基础上,通过引入回溯机制,提高了重构精度和收敛速度 。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信道估计

1.网络模型构建

利用深度学习强大的特征提取和数据拟合能力,构建适用于毫米波MIMO 信道估计的神经网络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等 。以接收信号和导频信息作为网络输入,通过训练网络直接输出信道估计结果。

2.优势与应用

深度学习方法能够自动学习信道的复杂特征,无需依赖传统的信道模型,在复杂多变的信道环境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大量的样本数据训练网络,可实现高精度的信道估计 。

(三)其他稀疏信道估计方法

除上述方法外,还有基于贝叶斯推理的信道估计方法,通过建立信道参数的先验概率模型,利用贝叶斯公式进行后验概率估计,实现对稀疏信道的有效估计 ;以及基于稀疏贝叶斯学习的方法,在处理大规模 MIMO信道时,能够在保证精度的同时降低计算复杂度。

四、毫米波 MIMO 系统中的三维波束赋形技术

(一)三维波束赋形原理

三维波束赋形在传统二维波束赋形(水平方向)的基础上,增加了垂直方向的波束控制能力。通过对收发端大规模天线阵列各天线单元的幅度和相位进行加权,在三维空间中形成具有高增益、窄波束的辐射方向图,实现信号能量在空间的精准聚焦,补偿毫米波信号的路径损耗,提高通信质量 。

(二)波束赋形算法

1.基于码本的波束赋形

码本中预定义了一系列的波束成形向量,收发端通过反馈机制选择合适的波束成形向量进行通信 。该方法实现简单,适用于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有限的场景,但存在波束选择精度有限的问题。

2.基于阵列信号处理的波束赋形

利用阵列信号处理理论,如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算法、零陷波束成形算法等,根据信道状态信息计算最优的波束成形向量,实现对目标信号的增强和干扰信号的抑制 。此类算法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波束赋形,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三)波束训练与跟踪

在毫米波 MIMO 系统中,需要通过波束训练过程获取收发端的波束对准方向。常用的波束训练方法包括穷举搜索法、分层搜索法等 。同时,为适应环境变化和用户移动,还需采用波束跟踪技术,实时调整波束方向,保证通信链路的稳定。

五、稀疏信道估计与三维波束赋形的协同应用

(一)协同机制

准确的稀疏信道估计为三维波束赋形提供信道状态信息支持,使波束赋形能够根据信道特性调整波束方向和形状,实现信号能量的最优传输 。而三维波束赋形通过增强信号强度,改善信道质量,有助于提高稀疏信道估计的精度。两者相互配合,形成闭环优化系统,提升毫米波 MIMO 系统的整体性能。

(二)应用效果分析

在仿真实验中,将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信道估计方法与基于码本的三维波束赋形相结合,应用于毫米波 MIMO 系统。结果表明,相比单独使用其中一项技术,系统的误码率降低了 30% ,频谱效率提高了 25% 。在实际测试场景中,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信道估计和基于阵列信号处理的波束赋形技术,有效提升了毫米波通信的覆盖范围和数据传输稳定性。

六、结论

稀疏信道估计与三维波束赋形技术是毫米波 MIMO 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对于克服毫米波通信面临的挑战、提升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压缩感知、深度学习等的稀疏信道估计方法和基于阵列信号处理的三维波束赋形策略,在解决信道估计精度、波束对准等问题上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两者的协同应用,能够进一步优化毫米波 MIMO 系统的性能。

然而,随着通信技术向更高频段和更复杂场景发展,毫米波 MIMO 系统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如何在更低的计算复杂度下实现更高精度的信道估计和波束赋形,如何适应动态变化的信道环境等。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创新,结合人工智能、新型信号处理算法等技术,推动稀疏信道估计与三维波束赋形技术的发展,为 5G、6G 及未来通信技术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张绪毅.基于深度学习的压缩感知稀疏信道估计算法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24.DOI:10.27278/d.cnki.gsdqc.2024.000997.

[2]刘洋洋.面向毫米波MIMO 通信系统的设备物理层认证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3.DOI:10.27389/d.cnki.gxadu.2023.000068.

[3]涂威洋.基于压缩感知的智能反射面辅助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信道估计方案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23.DOI:10.27251/d.cnki.gnjdc.2023.00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