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消防作战训练中的安全风险因素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

作者

金星

蚌埠市消防救援支队 安徽蚌埠 233000

一、消防作战训练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一)人员因素

1、专业技能水平

新消防员刚接触消防工作,对各类复杂救援操作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匮乏。例如在进行绳索救援时,新消防员可能因对绳索打结方式、受力计算等关键环节掌握不熟练,导致在救援过程中绳索松动、断裂,危及被困人员和自身安全。而老消防员虽经验丰富,但随着消防技术的不断更新,部分老消防员可能对新型救援设备和技术掌握不足,在面对新类型灾害事故时,难以迅速、准确地采取有效行动,增加了救援风险。

2、安全意识

部分消防员在日常训练和作战中,对潜在危险缺乏足够的预判能力。在进行火灾扑救时,未对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进行评估,贸然进入可能发生坍塌的区域;在使用消防器材时,忽视安全操作规程,违规操作导致器材损坏或引发意外。

3、心理状态

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和频繁的作战任务,使消防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连续的灭火救援行动可能导致消防员身体疲劳,进而影响其注意力和反应速度。

(二)装备因素

1、装备质量与维护

在装备采购环节,若把关不严,可能采购到质量不合格的消防装备。一些消防车辆的制动系统存在缺陷,在执行任务途中可能出现制动失灵的情况,严重威胁行车安全。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消防水带长期使用后未及时进行清洗、检查和更换,可能导致水带破裂,影响灭火效率;空气呼吸器的气瓶未定期检测,压力不足时无法为消防员提供足够的氧气,危及生命安全。

2、装备适配性

不同的消防任务场景对装备的要求差异很大。在狭小空间救援中,消防员所佩戴的个人防护装备过于笨重,会影响其行动灵活性,导致救援效率低下,且增加了被困风险。在森林火灾扑救中,若使用普通的灭火装备,无法有效应对大面积的火势,不能满足实际作战需求,降低了灭火效果,同时也增加了消防员的危险系数。

(三)环境因素

1、训练场地环境

部分训练场地设施老化严重,如训练塔的楼梯扶手松动、攀爬设施磨损严重,在训练过程中极易导致消防员摔倒、坠落。场地布局不合理,如障碍物设置过于密集,消防员在进行快速通过训练时,容易发生碰撞事故。自然环境的变化也对训练安全产生影响。

2、实战场景环境

火灾现场往往地形复杂,建筑物内部结构被大火破坏,存在大量的废墟和不稳定结构。消防员在进入建筑物内部搜救时,可能被掉落的物体砸伤,或因建筑物坍塌被困。火灾现场还可能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消防员若未做好防护措施,吸入后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

(四)组织管理因素

部分消防单位的训练计划缺乏针对性,未充分考虑消防员的个体差异和实际作战需求。在进行体能训练时,统一安排高强度的训练项目,一些体能较弱的消防员可能因过度训练导致身体受伤。训练强度安排不合理,连续多日高强度训练,不给消防员足够的休息恢复时间,使其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在后续的训练和作战中,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下降,增加了安全风险。

二、消防作战训练安全风险控制策略

(一)人员培训与教育

1、专业技能培训体系完善

对于新入职消防员,重点进行基础消防技能培训,如消防器材的使用、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等,并通过定期的技能考核,确保其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对于经验丰富的消防员,开展针对新型灾害事故和先进救援技术的培训,如高层建筑火灾救援、地震灾害救援等,提升其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2、安全意识强化教育

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讲解消防作战训练中的安全风险和预防措施。组织案例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分析过往的消防事故案例,让消防员深刻认识到安全事故的严重性和后果,从而提高其对安全风险的认知与重视程度。在日常训练和作战中,不断强调安全意识,将安全理念融入到每一个行动环节中。

3、心理辅导与干预机制建立

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定期为消防员进行心理评估。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了解消防员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消防员。为有心理压力的消防员提供心理疏导和减压训练,如组织团队拓展活动、心理咨询课程等,帮助消防员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其在面对危险环境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装备管理优化

1、严格装备采购与验收流程

建立严格的装备采购标准,明确各类消防装备的技术参数、质量要求和安全标准。在采购过程中,选择信誉良好、产品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加强装备验收环节,组织专业人员对采购的装备进行全面检测,包括性能测试、质量检查等,确保采购的装备质量符合要求。只有通过严格的验收,装备才能投入使用。

2、强化装备维护保养机制

制定详细的装备维护保养计划,明确各类装备的维护保养周期、内容和责任人。定期对消防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和保养,包括发动机维护、制动系统检测等;对消防器材进行清洁、保养和性能测试,如定期检查消防水带是否有破损、空气呼吸器的压力是否正常等。及时维修和更新老化、损坏的装备,确保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

3、提高装备适配性与个性化定制

根据消防员的个体差异,如身高、体重、力量等,合理配置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装备穿着舒适、行动方便。针对不同的作战任务需求,定制专门的装备。在化工火灾救援中,配备具有防化功能的专业装备;在城市救援中,配备适合在狭小空间和复杂建筑环境中使用的装备。通过提高装备的适配性和个性化定制,提升消防员在作战训练中的安全性和效率。

(三)环境风险应对措施

1、训练场地安全升级

定期对训练场地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或更换老化、损坏的设施。优化训练场地布局,根据训练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合理设置障碍物和训练区域,确保消防员在训练过程中有足够的安全空间。在训练场地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消防员注意潜在的安全风险。

2、实战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

在作战前,组织专业人员对火灾现场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无人机侦察、生命探测仪等,对火灾现场的地形、建筑结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进行探测和分析,提前预判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利用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环境变化,一旦发现危险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为消防员的行动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其安全。

(四)组织管理优化

结合消防员的体能、技能状况和实战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根据消防员的身体条件和训练水平,分层次、分阶段地安排训练内容和强度。在体能训练中,逐渐增加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定期对训练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消防员在安全的前提下得到充分的训练。

三、结语

消防作战训练中的安全风险是由人员、装备、环境和组织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在实际工作中,消防部门应高度重视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将各项控制策略切实落实到每一个训练和作战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保障消防员的生命安全,提升消防队伍的整体战斗力,使其更好地履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职责,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智慧.预防消防训练安全防事故工作的路径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23,9(03):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