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整合,能力提升
谢志
广西浦北县寨圩镇丰门村洋塘小学
摘要:跨学科融合强调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在数学探索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融合跨学科模式,除了把握知识体系的协调,还应当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注重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分别结合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道德与法治学科和艺术类学科之间的融合策略,同时辅以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索
前言:按照传统的教育逻辑,大部分教师都更倾向于在教学中安排既定的课本内容,形成一定的时间规划。但这种教学模式很难体现延展力量,并没有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基于“双减”政策和新课标理念,教师不仅要认识到传统教育的不足,更要在实践中通过跨学科的补充,让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均得以发展。与此同时,跨学科的视角扩展,更能帮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兴趣,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式。
一、拓展人文逻辑,增设表达机会
语文与数学均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是陪伴学生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刻的科目。从教学指向而言,数学主要培育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能力,语文则侧重学生表达能力和感性思维的培养,两者似乎南辕北辙。但实际上,理性与感性兼具才是综合型人才,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中融合人文逻辑,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具有趣味性和故事性,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学生可以结合语文常识、表达技巧等,让自身的语言逻辑和思维逻辑更加一致。
比如,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的相关内容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预习与长方体相关的成语、故事或者古诗词,如“立锥之地”、“立方之作”等,接下来学生还可以结合长宽高和边长的认知,自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寻找相关图片或实物等,从具象的角度出发理解文学内容。在课堂实际教育阶段,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成语或者古诗词来描述长方体的特征,如“四四方方,稳如泰山”等,以人文化的表达,展现自身的思路。最后,在布置课后任务时,教师应当让学生应用语文知识,写一篇关于长方体的观察日记,融合课堂的数量,同时还可以画图辅助。
二、延伸生活案例,协调道法常识
德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要原则,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成长,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情感和价值等,注重学生的思想认知。通过生活案例的延伸,教师可以适当将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和生活常识融入日常的数学知识建设中。为了从多个角度出发解析生活案例,并通过多元化的视角,重现故事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案例的学习感悟,并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记录小组的互动,展现良好的群体互助力量,为教师的后续总结奠定基础。
围绕“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这一课的相关内容,教师首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用水用电”这一主题,带领学生提前搜集家庭中的实际数据,并制作简单的统计表,接下来,在统计表和统计图的转换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班级多媒体设备的应用,统一规划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让统计图更加美观。在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还可以融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包括我国用水用电的情况、为什么要节水节电以及在生活中如何以身作则,实践节水节电的原则等。最终汇总为小组合作的学习成果,从数据出发,展现多维度的案例分析。
三、补充艺术实践,创新展现空间
艺术类学科对小学生而言有着较为天然的吸引力,在数学教学中融合艺术实践模式,主要是指通过美术学科的内容,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感悟,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基于学生自主形成的实践成果,教师不仅能够从正确性和时效性的角度出发进行专业评价,同时还可以反馈给相关学科教师,品鉴学生是否具备艺术的专业培养天赋,制定后续的培养计划。
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课为例,教师首先会带领学生根据简单图形和复杂图形的变化,学习基本的概念、寻找对称轴等内容。接下来在课后的小组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够找到生活中的纹样,还可以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启发,自主设计纹样,将自己喜欢的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设计方式,形成独特的图片标识,除此以外,学生还可以辅以相应的文字介绍,设计为较为完整的手抄报。教师则可以将学生自主绘制和填充的手抄报,反馈给美术学科教师,展现学生的初始审美能力,寻求专业评价。
结束语:总而言之,通过课堂表达、生活案例和多元可视化成果的延伸,学生不仅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审视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和实践应用,同时也能在长时间的探索中,展现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积极思考模式。教师作为跨学科教学的重要建设者,不仅要协调教育观念,同时也应当掌握学生的实际动态,为个性化的未来成长提供规划。
参考文献
[1]孙莉.跳出传统跨界融合——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4,(12):145-147.
[2]赵伟.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J].天津教育,2024,(36):25-27.
[3]梁丽珍.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30):102-105.
[4]石完地草.浅谈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J].启迪与智慧(上),2024,(07):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