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激兴趣,探究活动促生成
赖凤娇
福建省漳州市华侨中学 363000
本课时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变换”主题,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轴对称的相关知识,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本课时进一步研究图形的另外一种变换,即图形的旋转,为后面研究中心对称、图形相似奠定了基础,陈老师通过情境引入、探究新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等四个环节实施教学,符合课程标椎中对学生几何直观、抽象能力、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的培养,渗透了数形结合、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陈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音语调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层递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活跃,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听了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这节课的亮点:
一、细化教学目标、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椎指出:“教学目标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时陈老师在上课伊始,展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如:在探索新知中陈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画旋转的图形,寻找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从而归纳得出图形旋转的定义,再进一步探究图形旋转的性质,符合课程标椎中的要求,制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并让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关注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参与
新课程标椎指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是概念课,从课堂的教学活动可以看出,陈老师非常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利用卡片图钉等教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学生积极探索,在展示学生作品可以看出学生的做法各不相同,其本质原因是大家选取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各不相同,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把握问题的本质,明晰思维的路径,培养学生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三、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及时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本节课陈老师设计了三道随堂检测,分别对应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第一道题检测是否掌握旋转角的定义,第二道题检测是否掌握旋转角的性质,第三道是否会利用旋转性质寻找旋转中心,通过及时检测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落实新课标理念。
此外,我有三点思考:
一、加强板书设计,让知识串起来
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板书,一方面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使用不同颜色标注关键概念,突出重点。另一方面通过板书图形,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可视化。本节课陈老师的板书了图形旋转的三要素,其他的内容没有板书,由于本节课是概念课,学生初步接触一个新概念,对新概念还不熟悉,并且图形的旋转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何让学生精准把握概念的本质,建议老师板书图形旋转的定义、三要素、性质,旋转前后的图形以及和平移,轴对称的关系,研究路径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形成整体的知识架构,并提醒学生及时做好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数学的方法与策略,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融合,提高课堂效率
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本节课在动手操作利用卡纸和图钉画出旋转前后的图形,学生的做法各不相同,部分学生可能不清楚是如何操作的,建议这个地方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借助小视频讲解操作过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旋转的过程,在探究图形旋转的性质,陈老师通过动手测量,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测量的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建议借助信息技术加以验证,使得到的结果更加可靠,同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创设合理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加强渗透研究途径和思想方法,形成研究同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等相关知识,图形的变换的研究路径都是从定义、性质、应用。本节课可以类比前面的学习经验,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一般方法,本节课这方面渗透较少,可以适当从整体视角设计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和对未来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图形的旋转,可以先从特殊情况开始研究,再从特殊情形过度到一般情形。如:先从点的旋转开始研究,展示点关于点的旋转过程,分析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然后再研究线段关于点的旋转,同样分析旋转三要素,最后再研究图形的旋转,通过特殊到一般展开研究,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更加深入理解图形旋转的本质,渗透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与思想。
总之,本节课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为核心,课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表达交流,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