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运动发育疗法对斜颈患儿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作者

唐慧玲

青海省妇幼保健院 8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斜颈康复治疗用运动发育疗法所起到的作用。方法:随机均分2023年3月-2024年12月本院接诊斜颈患儿(n=68)。试验组采取运动发育疗法,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对比MF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疗效和MFS评分改善情况: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斜颈患儿康复治疗用运动发育疗法,患儿的疗效更高,颈部肌肉功能改善也更加显著。

【关键词】斜颈;MFS评分;运动发育疗法;康复

对小儿这类特殊群体而言,他们比较容易出现斜颈的情况,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斜颈发病率在0.42-1.3%的范围之内,而本病的发生则会引起颈部活动度受限、姿势性斜头与颅面部不对称等症状,不利于患儿的成长[1]。本文选取斜颈患儿68名,旨在剖析斜颈康复治疗用运动发育疗法所起到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3年3月-2024年12月,本院接诊斜颈患儿68名。此次研究的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数表法。试验组34名儿童中有女孩15人、男孩19人,月龄上限6个月,下限1.5个月,平均(3.19±0.37)个月。对照组34名儿童中有女孩14人、男孩20人,月龄上限7个月,下限1个月,平均(3.02±0.41)个月。2组月龄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1)若有胸锁乳突肌包块,可对患儿施以超声波治疗,需调整超声波强度至0.5w/cm2,每次5min,每日1次。(2)选择中频电疗仪,对患儿施以中频电疗,需在患儿的患侧胸锁乳突肌上张贴电极片,并选择功能性电刺激处方,即可对患儿进行治疗,每次20min,每日1次。(3)仰卧位,固定好患儿的双肩、下颌骨与乳头等部位,摆正患儿的头部,然后再对患儿的颈部进行拉伸,待充分后仰之后,再偏往健侧。

试验组增加使用运动发育疗法:(1)平卧,放平患儿的额头部,然后再对患儿的头颈部进行牵伸,往健侧侧屈达到70°,然后再旋转患侧达到90°,10次/组。(2)坐位,对双肩进行妥善固定,然后再将患儿的头部往健侧侧屈,并转动患儿头部,让下颌靠近肩部,15-20次/组。(3)指导患儿做平衡训练,让患儿取站立位,然后再让患儿做旋转、前屈与后伸等训练,每次20min左右,每日1次。

2组的疗程都是2个月。

1.3 评价指标[2]

1.3.1 疗效评估 。(1)无效,颈部活动度受限与姿势性斜头等症状未缓解。(2)好转,颈部活动度受限与姿势性斜头等症状有所缓解。(3)显效,颈部活动度受限与姿势性斜头等症状消失。结果计算:(好转+显效)/n*100%。

1.3.2 颈部肌肉功能评估:其评估工具选择的是MFS量表,总分5。评分和颈部肌肉功能这两者间的关系: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处理本文列举数据时都选择SPSS24.0。至于x²与t这两个指标,前者检验计数资料,后者检验计量资料,而这两种资料的表现形式则是(%)、(x ̅±s)。差异符合统计学设定的标准,判定P<0.05。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对比表1内的疗效数据: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2.2 颈部肌肉共分析

对比表2内的MFS数据:未治疗,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数据更高(P<0.05)。

3 讨论

目前,康复治疗作为小儿斜颈的一种重要干预方式,主要包含超声波治疗与颈部牵伸等内容,能对患儿神经运动的发育情况进行刺激,以促进患儿症状的缓解。运动发育疗法能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指导其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以提高患儿肌肉力量,改善患儿肌肉情况,增强患儿运动能力,从而有助于提升患儿疗效,改善患儿颈部肌肉功能[3]。本研究,对比疗效和MFS改善情况: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斜颈患儿康复治疗用运动发育疗法,患儿的疗效更高,颈部肌肉功能改善也更加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国防. 推拿联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小儿非肿块型肌性斜颈效果观察[J]. 临床研究,2023,30(7):137-140.

[2] 王彦霞,白银莲. 推拿联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小儿非肿块型肌性斜颈效果观察[J]. 健康必读,2023,14(22):99-100.

[3] 邱秋环,杨晓英,都天慧,等. 运动发育疗法对斜颈患儿康复治疗效果的研究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4,8(3):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