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何茹薪

敦化市黄泥河镇第二中学校 吉林敦化 133704

1 核心素养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在关联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本质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回应。而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主阵地,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二者在育人目标上天然契合,核心素养更是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导向与能力培养框架。

高中思政课核心素养涵盖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维度,它们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其中,政治认同是灵魂,引导学生认同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核心要求;科学精神是思维支撑,助学生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现象,培养批判性与创新思维;法治意识是行为准则,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遵守法律,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公共参与是实践落点,鼓励学生参与公共事务,增强责任感,是公民成长的重要途径。

核心素养的融入,让思政课不再局限于教材理论的讲解,而是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发展与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了课程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深度融合,也为后续教学策略的优化指明了清晰方向。

2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核心素养理念已渗透教学,但仍有问题制约其落地。一是教学目标模糊,部分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未将政治认同等素养融入目标,缺乏层次性,如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忽略制度认同培养。二是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师局限教材,少结合社会热点与学生生活,难以激发兴趣,如讲“市场经济”未关联“直播带货”等现实案例。三是教学方法单一,仍以“讲授法”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自主探究机会,不利于批判性思维与公共参与素养培养。

3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优化

3.1 明确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核心素养有效落地的前提。教师应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将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知识目标可设定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方式”;能力目标可设定为“能够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分析党在治国理政中的具体举措”;素养目标可设定为“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适当提高教学目标的难度,注重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逐步引导其形成核心素养。

3.2 构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只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因此,教师应打破教材的局限,构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有机融合。一方面,教师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例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教学中,可结合“碳达峰、碳中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引导学生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意识;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教学中,可结合“故宫文创”“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等案例,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政治认同素养。

另一方面,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内容。例如,在“消费观”的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如“网购”“追星消费”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人际关系”的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在班级、家庭中的人际交往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体系,让学生感受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用性和时代性,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3 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打破传统“讲授法”的局限,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可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教学内容的内涵。例如,在“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的教学中,可创设“模拟法庭”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等角色,在模拟庭审的过程中,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其次,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围绕教学主题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例如,在“经济全球化”的教学中,可提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这一探究主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最后,可采用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公共参与能力。例如,在“社区治理”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社区治理现状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向社区居委会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公共参与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4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以“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为主题,聚焦政治认同与法治意识培养,同时兼顾公共参与素养提升。教学中,先播放包含“疫情防控期间政府推行全民核酸、免费疫苗接种,群众积极配合”的视频导入,借真实场景引发学生对制度优势的思考;再组织分组探究,提供“各级人大代表中工农、少数民族代表占比”“近年教育医疗民生政策成效”等资料,教师适时引导解答“民主与专政关系”等疑问,助力学生解析人民民主专政特点;开展“社区民主建设提建议”实践,让学生实地调研社区民主管理问题并建言。实施后,学生扎实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知识,深化对我国政治制度优越性的认同,在分析问题和参与实践中提升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能力,课堂主动发言、小组讨论积极性增强,验证了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策略的实践价值。

5 结束语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本文通过梳理关联、分析问题、提出策略及案例验证,为思政课教学优化提供了思路。但核心素养培养是长期过程,研究仍有局限,如对不同学情适配策略探讨不足。未来需进一步结合社会发展与学生需求,深化教学创新,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刘殷君. 核心素养助力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培育的实践路径[J].甘肃教育研究,2025,(18):119-126.

[2]温馨.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劳动教育探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5,21(08):59-62

[3]徐倩倩.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5,(0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