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吸复合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李童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 江苏常州 213000
股骨骨折是一类常见的创伤性疾病,有报道显示其发生占全身骨折的 3.6% ,老年人是本病常见的发病人群,若不处理,老年股骨骨折会出现多个并发症,如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股骨颈缩短等,极大程度影响日常生活[1]。对于绝大多数股骨骨折患者,首选手术治疗。鉴于老年人的生理及病理特殊性,一旦围手术期管理不当,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会显著上升。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麻醉方式,可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为术后早期恢复奠定基础。此类麻醉手术的原则上采用安全性高及麻醉深度适宜的方式,目前静吸复合麻醉在骨科手术中十分常用,可提供充足的麻醉深度,但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大,并发症多见[2]。周围神经阻滞也是骨科术中常用的方式,能减轻疼痛,减少全麻中药物用量,是一种安全、容易实施的麻醉方式[3]。本文旨在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与外周神经阻滞的实施效果。如下。
1 基本数据与方法
1.1 病例数据
选取本院68 例接受股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予以随机分组,各34 例。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68.25±4.10)岁,左 14 例、右 20 例。观察组中男 21 例、女 13 例,平均年龄(67.86±4.24)岁,左 15例、右19 例。对比分析两组数据及资料,可以比较(P>0.05)。
1.2 指征
1.2.1 纳入指征:1)具有股骨骨折的影像学依据,性别不限, > 60 岁,自愿参与手术治疗;2)符合手术指征,签订入组知情协议,积极配合术中麻醉监护;3)评定老年患者的状态,可以耐受麻醉方式;4)研究符合医学研究伦理标准。
1.2.2 排除指征:1)既往下肢骨折或手术史、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肝肾代谢障碍及凝血功能异常;2)对麻醉用药禁忌或过敏;3)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等无法耐受手术;4)既往有下肢神经损伤。
1.3 麻醉分析
(1)对照组予以静吸复合麻醉。术前使用阿托品0.5mg 肌注,当进入手术室后,连接多功能监护仪,监护各项数据,做好麻醉准备。麻醉诱导期选用咪达唑仑( 0.03-0.05mg/kg )、丙泊酚(1.0-2.0mg/kg)、舒芬太尼( 0.25ug/kg )及罗库溴铵 ⟨0.4-0.6mg/kg ),麻醉起效后,进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期以丙泊酚泵入( 1.5⋅3mg/kg.h. )、瑞芬太尼(6ug/kg.h)和1%七氟烷吸入,监护生命体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节麻醉剂量,维持肌松效果。(2)联合组予以静吸复合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术前配置局麻用药(0.3%罗哌卡因40ml),予以髂筋膜间隙阻滞。病人仰卧位,线阵高频探头(6-14MHz)一端置于髂前上棘,另一端指向脐部轻压探头靠近脐部一侧,由外向内可见髂前上棘、髂肌、髂筋膜、旋髂深动脉、腹横肌以及腹内斜肌。获得满意图像后,探头向尾侧滑动,略微避开髂前上棘,采用平面内穿刺技术,从探头外侧进针,针尖到达髂肌与髂筋膜之间,确认针尖位置满意后,回抽无血,注入局麻用药。待周围神经阻滞起效后,予以静吸复合麻醉,麻醉用药与对照组相同。待术后睁眼反应、呼吸功能恢复,拔管。
1.4 观察指标:评价和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苏醒情况,包括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两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的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效果和(min)

3 讨论
股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指南中建议,老年人一旦出现股骨骨折后,需要尽早期接受手术,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4]。对于老年人来说,其麻醉难点在于心肺功能不全、脑代谢异常以及肝脏清除率下降等,在多个因素影响下,老年骨折患者面临着更多的麻醉风险。股骨骨折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式是全麻、周围神经阻滞或复合麻醉,尽管有多种麻醉方式可以选择,但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个体化的麻醉方案。
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骨折术中十分常见,其麻醉快速,几乎任何年龄段的老年患者都可使用,起到一定镇痛及镇静作用。但全麻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静脉用药与吸入用药结合使用,会对全身多个器官都起到抑制作用,老年人麻醉管理难度大并且复杂,很容易出现麻醉不可控。另外,全麻药物用量偏大,术后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也有一部分老年人对于全麻用药敏感,容易出现苏醒延迟或躁动、认知障碍等,这也成为降低手术质量的重要因素。有学者发现,股骨骨折中应用神经阻滞不仅能阻滞疼痛传导及伤害神经,而且不影响下肢功能及肌力,有效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利于早期康复。与全身麻醉比,周围神经阻滞可提供快速有效的、特定部位的镇痛,并且在神经干、丛、节周围实施麻醉,使用少量的局麻用药,即可起到充分的麻醉效应,更有优势[5]。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更具准确性和靶向性,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区域阻滞麻醉方案。本次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效果更好,复苏时间缩短(P<0.05),可见加用周围神经阻滞后能够提高麻醉效果,促进术后复苏。
综上所述,静吸复合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股骨骨折手术,可以提高麻醉效果,促进麻醉后恢复,提高麻醉质量和麻醉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专家工作委员会,张长青,等.成人股骨颈骨折诊治指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8,20(11):921-928.
[2]王远彬,刘盼盼,文丽君,等.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复合喉罩七氟烷浅全身麻酔用于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5):130-134.
[3]王晓东,于明涛,潘红霞.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2):132-134.
[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学组,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骨科麻醉学组.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指导意见[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12):897-905.
[5]李俊花,蔡萍.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在高龄下肢骨科手术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7):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