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分析
路小涛
长庆油田第十二采油厂 甘肃庆阳 745000
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石油企业涵盖勘探、开采、炼制、运输等多个环节,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特点关于其生产过程,安全生产管理难度较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仅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影响社会的平稳与可持续发展。
1 目前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缺乏系统理论
在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系统理论缺失是一道较为突出的难题。一部分石油企业在实行安全管理时,往往缺乏整体性、全局性的视角,没有将安全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等每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措施时,只是针对某一种具体的生产环节或设备实行要求,而没有考量到这些要求与其他环节以及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联,这种孤立的管理方法容易导致安全管理发生漏洞和盲区,无法形成全面、有效的安全防护体系。一些石油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不够全面、深入。往往只留意已经发生过的安全事故或常见的风险因素而忽视潜在的风险以及新兴技术带来的新挑战。伴随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石油企业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风险逐渐凸显,但一部分企业尚未将网络安全纳入安全管理的范畴,缺乏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及应急预案。
1.2 石油企业就事论事多,但追根溯源少
当石油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或出现安全隐患时,很多企业看重就事论事地处理问题,缺乏对事故根源深入探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往往只留意表面现象以及直接原因,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而对背后的管理漏洞、制度缺陷、人员培训不足等深层次原因看重不足,这种处理方法虽说能够在短期内处理眼前的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容易导致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1.3 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经验说教多,理论推广很少
在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经验说教占据主导地位,而科学的安全管理理论推广相对较少。很多石油企业依靠老员工经验传承来实行安全管理,新员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一些零散经验、技巧,缺乏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知识培训,这种经验式的管理方法虽说在一定层次上能够保证生产的顺利实行,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经验往往具有个体性、局限性,不同员工的工作经验以及处理问题方法,存在差异,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的安全管理标准。伴随石油企业生产技术的连续更新以及发展,一些传统经验已经不再适用而新的安全管理理论以及方法,却没有得到及时地推广以及应用,在风险管理领域,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已经非常成熟,涵盖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等一系列科学方法以及工具,但一部分石油企业仍然停留在依靠经验判断风险阶段,导致风险管理的成效不佳。
2 石油企业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2.1 对安全事故隐患的处罚力度不足
目前,一部分地区以及部门对石油企业安全事故隐患的处罚力度不足,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一些监管部门在对石油企业实行检查时,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往往只是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企业限期整改,而对于逾期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处罚措施不够严厉缺乏足够的威慑力。这使得一些石油企业对安全隐患整改不足看重,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进行整改。
2.2 石油企业日常安全的执法检查力度不足
日常安全执法检查是保障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一部分地区执法检查力度不足,存在检查频率低、检查内容不深入、检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难题。一些监管部门由于人员有限、任务繁重无法对石油企业实行定期、全面的安全检查,导致一些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现和消除。在检查过程中,一部分检查人员对石油企业生产工艺、安全要求了解不深入,检查内容往往停留在表面并且只是查看一些文件资料、现场设施,而无法深入到生产环节中发现问题的问题。在对石油开采企业检查中,一些检查人员只留意井架、钻机等大型设备安全状况而忽视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风险防控。另外,检查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人员缺乏必需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无法准确判断安全隐患的严重档次、整改要求。
2.3 石油企业安全投入成本不足,淡化安全经济观
安全投入是保障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的根基,但目前一些石油企业在安全投入方面存在不足,淡化安全经济观。一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减少安全投入,降低安全标准然后导致安全设施老化、落后,无法满足生产安全的需求,一些石油企业消防设备、安全防护用品等长期得不到更新以及维护,在重点时刻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一些石油企业对安全投入的经济效益认识不足,感觉安全投入是一种完全的成本支出,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实际上,安全投入与企业经济效益是密切相关的,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可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企业损失,提升企业生产效能和产品质量因此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不过,一部分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安全投入上存在短视行为,不愿意在安全方面实行长期的投入以及规划。
3 加强石油企业安全管理措施
3.1 加强安全制度体系建设
加大安全制度体系建设是增加石油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石油企业应奠定健全覆盖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在制定安全制度时要周全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以及生产特点,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技术标准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实用性。石油企业要奠定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加大对生产过程中各类风险识别、评估以及控制。经过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且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使用相应的措施实行防范以及治理,要奠定风险预警机制,对发生的安全事故实行提前预警且为企业及时实施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3.2 加强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加大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是保障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大对石油企业的日常执法检查力度扩大检查频率,变大检查范围进而深入生产环节,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要提升检查人员专业素质,加大对检查人员培训以及考核确保检查人员具备必需的安全知识、技能,能够准确判断安全隐患的严重档次以及整改要求。要加大社会监督力量鼓舞公众参与石油企业的安全监管。奠定举报奖励制度以及对举报石油企业安全事故隐患以及违法违规行为的公众给予奖励,调动公众参与安全监管的积极性,要加大与媒体联手,及时曝光石油企业的安全事故、安全隐患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使得企业加大安全管理。
4 结束语
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员工的生命安全。为了加强石油企业安全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加强安全制度体系建设和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等。只有通过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提升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谷银,陆鸿振.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3,43(21):23-25.
[2]陈宏伟,陈旭.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问题与优化对策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3,13(04):301-303.
[3]刘春峰,茅琪.石油化工安全生产问题及监督管理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3,43(03):52-54.
[4]吴倩,白素丽,兰文兰.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J].清洗世界,2022,38(04):58-60.
作者简介:路小涛(1986-),男,汉族,甘肃正宁县人,本科,研究方向为油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