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BIM 与数字孪生的智能建造技术在大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陈铮

身份证号码 421121199601062432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正面临从传统建造模式向智能建造模式转变的历史机遇。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一种集成化的信息载体,已广泛应用于设计、施工与运维管理,其价值不仅体现在三维可视化与信息集成,更在于其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协同与优化能力。而数字孪生技术的提出与发展,则进一步突破了信息建模的静态局限,通过建立与物理实体高度一致的虚拟映射,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反馈与预测分析,为建筑施工提供了动态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大型建筑工程具有投资高、工期长、参与方众多以及施工环境复杂等特征,传统的施工管理方法往往存在信息孤岛、沟通效率低下以及质量与安全管控不足等问题。如何在此类项目中有效利用BIM 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监控、精细化管理与智能决策,成为当前建筑领域研究与实践的热点问题。因此,深入探讨基于 BIM 与数字孪生的智能建造技术在大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对于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BIM 与数字孪生在施工前期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

在大型建筑工程的前期阶段,合理的设计与科学的规划直接决定了后续施工的顺利与否。BIM 技术通过参数化建模与多维信息集成,为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了直观的平台。设计团队能够在三维环境中直观展现建筑形体、结构、机电系统等多专业要素,并借助冲突检测功能提前发现潜在碰撞与矛盾,从而降低设计变更率与返工风险。同时,数字孪生技术的引入使得规划不再停留于静态图纸或三维模型,而是通过实时数据的输入形成与现实条件相符的虚拟工地。例如,施工团队可以在数字孪生平台中对施工工序进行模拟,提前验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与效率,并对施工设备的布置、材料运输路线及临时设施安置进行优化。这种基于虚拟仿真的规划方法,有助于提高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减少实际施工中的不确定性与风险。

二、施工过程中的进度与质量管控

在施工阶段,BIM 与数字孪生的结合能够显著提升进度与质量的管理水平。BIM 模型作为信息集成平台,可以与施工进度计划相结合,形成 4D 施工模拟,实现施工进度的动态可视化管理。施工管理人员能够清晰掌握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进展情况,并通过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及时发现偏差并进行调整。而数字孪生则通过传感器、物联网设备与无人机等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数据,将其映射到虚拟模型中,实现施工状态的全面监控。例如,通过结构应力监测与环境监测数据,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潜在质量问题,如混凝土养护不当、钢结构应力异常等,并快速采取措施,避免隐患扩大。由此可见,BIM 与数字孪生不仅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提供进度可控与质量可溯的保障,还能通过实时数据反馈实现对复杂施工任务的精准管理,提升整体工程质量水平。

三、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大型建筑工程往往施工环境复杂,安全事故风险较高。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多依赖人工检查与经验判断,存在局限性。BIM 与数字孪生的结合为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通过在 BIM 模型中嵌入施工安全规范与标准,管理人员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对施工方案进行安全性评估,提前识别高风险作业环节与危险源位置。数字孪生平台进一步将现场的安全监测数据实时反馈至虚拟模型,例如高处作业人员的定位、起重机械运行状态、周边环境的气象参数等,从而实现对危险行为与危险环境的动态监测与预警。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能够通过可视化界面与智能预警机制,第一时间提醒管理人员并联动应急措施。这种从虚拟到现实的双向反馈机制,极大地增强了施工安全管理的科学性与实时性,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提升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水平。

四、竣工交付与运维管理中的价值

大型建筑工程在竣工交付后进入运维阶段,运维管理的科学性与精细化程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与能效水平。BIM 模型在运维管理中发挥了信息集成的作用,能够为设备管理、维护计划与能耗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数字孪生则通过与建筑运行状态的实时映射,实现对机电系统、室内环境及能耗的动态监控。例如,数字孪生平台可以实时采集空调系统、照明系统与电梯运行的数据,并在虚拟模型中进行分析与预测,当系统运行出现能效低下或潜在故障时,能够提前发出维护预警,指导运维人员进行针对性处理。这种基于 BIM 与数字孪生的运维模式,突破了传统被动式维护的局限,向主动式与预测性维护转变,有助于降低运维成本,提升建筑的使用效率与可持续性。

五、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 BIM 与数字孪生的智能建造技术在大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它不仅在前期规划与设计阶段优化了方案制定,减少了潜在冲突与返工,还在施工阶段实现了进度与质量的动态管控,在安全管理中发挥了实时监测与预警作用,并在竣工交付后的运维管理中推动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转型。然而,目前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集成难度大、技术成本高与人员技能不足等挑战。未来,应在以下几个方向深化研究:一是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与开放式平台,促进跨专业协同与信息共享;二是加强 BIM 与数字孪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中的融合,提升智能分析与决策能力;三是推动行业培训与人才培养,提升施工管理团队的数字化素养。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环境的逐步完善,BIM 与数字孪生必将在大型建筑工程施工中发挥更加广泛与深远的作用,推动建筑业迈向智能建造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林晓多.技术融合与创新智能建造技术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温州年产 100 万只防撞毫米波雷达项目应用案例[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4,(24):20-23.

[2]王同军,谢毅,严瑾.成渝中线高速铁路智能勘察设计技术创新与实践[J].高速铁路技术,2024,15(06):1-7.

[3]胡合江,陈俊,程浩,等.基于 BIM 的电网工程智能建造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J].广西电力,2024,47(06):31-37.DOI:10.16427/j.cnki.issn1671-8380.2024.06.002.

[4]朱旭峰,钱成浩,殷仁俊,等.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工程智能建造创新实践[C]//《施工技术》杂志社.2024 年全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2024:121-125.DOI:10.26914/c.cnkihy.2024.07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