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长寿命周期维保管理研究
吴新颖 吉显红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引言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前后不过 20 多年,地铁车辆的维保体系建设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地铁车辆长寿命周期维保体系的构建应在原有的地铁车辆维修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架修资源配置、架修成本管理及风险管控等多种因素制定出来,并需经过多个项目的实际执行验证,不断完善和优化,这将是漫长、困难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探索。 通过对国内外地铁运营后的维保模式进行分析,搭建车辆的长寿命周期维保管理体系,合理安排检修作业、有效利用检修资源,实现维护成本和管理成本双降低的目标。
一、地铁车辆长寿命周期维保相关理论
1.1 长寿命周期维保的作
(1)提高车辆可靠性
在长寿命周期维保体系下,不仅要关注列车部件近期的状态,更要关注使用的长久性和安全性。因为掌握了车辆从设计、制造到维保、维修等全套数据,在车辆日常维保、高级别修理过程中会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可靠性。
(2)提高人员利用率
传统维保业务模式下,二三线城市车辆规模较小,维保业务一般由同一套班组负责,维保人员既需要负责车辆日常维保,又需要负责高级别修理作业,因维保工作开展的阶段不同,本身就存在工作量不均衡现象,一套班组的配置往往会造成人力不足或浪费。通过长寿命周期维保的思路,优化传统的修程修制,均衡工作量,并利用多城市、多项目人员统一调配,提高人员利用率。
(3)提高备品物料周转率
在车辆维保过程中,为减少车辆停修间隔,提高车辆上线率,每条线路会配备一定的备品备件,在列车故障或高级别修理过程中更换使用。通过相似线路的统一规划,新车生产库房统一联动,减少备品库存压力,提高物料的流动性,也可避免因库存周期过长造成的物料过期损失。
、 现行地铁车辆维保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2.1 过度修理现象严重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修程修制起步较晚,为保险起见,一直沿用轨道交通行业的统一制度,采用铁路的检修标准。铁路的车辆性质、运营环境和资源配置与在城市运营的地铁车辆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维保修程修制加叠明显,内容繁琐,过度修理现象严重。
2.2 维保物料采购渠道不畅
维保过程涉及到大量原车零部件重新采购工作。实际执行发现,部分零部件供应商已经停产或进行多次迭代更新,特别是当时阿尔斯通或庞巴迪技术平移的项目, 80% 物料为进口部件且全部通过国内第三方代理机构购买,如今除了几家大型的供应商其他几乎找不到原代理机构,想重新打通采购渠道困难重重。此外,受产量或原材料影响,采购价格一路飙升,执行难度较大。
2.3 维保成本管理问题
无论是地铁运营公司自主维保还是车辆制造企业承接的维保项目,维保成本核算的方式都过于笼统,且在过程中不做管控,仅在阶段结束或年末简单地将支出较高的人工成本和物料成本相加,其他支出如厂地、设备、管理等均未考虑,计算的维保项目实际成本与项目预算差异大。
三、地铁车辆长寿命周期维保管理体系的构建
3.1 构建的思路和原则
将地铁车辆长寿命周期维保管理体系建设步骤进行分解,首先应建立符合长寿命周期维保业务需求的车辆规程,然后进行相应维保资源的配置,最后进行成本的核算及管理,根据成本管理的结果再次优化修程,调整资源配置方案,形成持续改善的PDCA 循环,不断完善地铁车辆长寿命周期维保管理体系。
在进行修程修制优化及维保资源配置时,既要考虑初始阶段的维保作业情况,而且要考虑地铁车辆寿命周期内费用的经济性,在保证车辆运营安全可靠的情况下,以长寿命周期维保费用最小化为原则和目标。
3.2 优化修程修制
修程修制的优化是在符合行业标准和部件维护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车辆的实际运营数据、系统部件的故障情况,对原有的维保规程的检修项目或检修周期进行调整,目的是减少重复工作,降低车辆维保停修周期。
3.3 维保资源配置方案
维保作业现场的人力、物力配置不仅关系到地铁车辆的维保质量,而且关系到维保业务开展的成本支出,决定了长寿命周期维保业务是否可持续、可推广地发展。
3.3.1 人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是长寿命周期维保业务开展的基础,人员的配置是以项目需要为依据,在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前提下,力争人员配置精准性、合理性和经济性。维保组织架构如图所示:

3.3.2 备件物资配置
运用精益管理思想、结合先进技术手段,通过智能软件管理控制与智能硬件的优化集成,实现长寿命周期维保备件物资一体化管理,建立基于业务流的物资数据流贯通与全视野的数据分析,实现从物料源头、生产需求、采购计划、到货周期、物资存放等数据全过程监控管理。业务主要包括:物资编码管理、物资需求管理、采购计划管理、物资存储管理等。
3.3.3 工装工具配置
地铁车辆长寿命周期维保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工具、工装,设备的使用,三者的用途均为辅助维保作业,根据行业标准,结合实际维保作业中的应用,将工具、工装,设备进行分类。为提高维保工装、工具及设备的使用率,避免资金占用或因技术更新淘汰,应根据维保业务开展的进度分阶段配置。日常维保阶段主要是工装工具的配备,大型设备的配置一般在高级别修理阶段。
3.3.4 智能运维设备配置
智能运维系统的应用,是地铁车辆实现经济性、高效性长寿命周期维保作业的关键。在维保过程中智能化设备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而且能够打通设计、制造、运维、检修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关联通道,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为车辆安全可靠运营提供保障。智能化运维系统建设包含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两者相辅相成。
四、 维保成本管理
随着地铁车辆投入使用的越来越多,各家地铁运营公司在运营中都发现地铁车辆维保费用在运营投入费用中占有主要地位。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投资价值最大化,是提升行业竞争力,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长寿命周期维保管理的地铁车辆成本管理是以车辆长寿命周期为主线,进行的成本构成分析、成本费用计算、成本风险管控,将地铁车辆的成本管理工作有效前置,覆盖成本管控的全过程,提高成本管理价值。
4.1 维保成本的构成
地铁车辆长寿命周期维保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构成了长寿命周期维保的成本。车辆维保费用水平不仅是车辆安全可靠运营的保障,也是轨道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对地铁车辆维保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深入分析,确定长寿命周期维保成本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人工成本、厂地租赁成本、设备工装工具成本、物料采购成本、委外维修成本。
4. 2 维保成本的核算
长寿命周期维保的成本核算是指对维保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长寿命周期维保过程中各项业务的生产成本。
本文结论
构建地铁车辆长寿命周期管理的维保方案,为开展地铁车辆长寿命周期维保管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长寿命周期维保管理体系的搭建主要从三方面开展:一、优化维保修程修制,对原有的修程内容和维修时间进行整合和优化;二、规划资源的配置,充分考虑维保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人、机、料、法、环,合理进行人员、设备等配置,并预留优化空间;三、根据维保业务开展流程进行作业条件需求分解,识别需求条件中影响维保成本的各种因素,构建地铁车辆长寿命周期维保成本核算模型,并在维保业务开展过程中进行全程管控,及时优化调整。
参考文献
[1] 杨艳娟,徐永能,董瑞超.基于剩余寿命可靠度的地铁车辆设备多部件趋近机会维修策略[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03):38-42.
[2] 厉 砚 磊. 地铁 车辆 检修 模式 及优 化研 究 [J]. 中国 新技 术新 产品,2021(01):43-45.
[3] 蔺高,蒋欣,王大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模式探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15):55-58
[4] 张乐,杨强,陈亚兰,张铭科.城市地铁架大修管理信息化目标与需求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04):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