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大单元教学探析
张晓辉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中学
摘 要:“双减”政策落实以来,减轻了学生机械重复“刷题”的作业负担,优化了整个基础教育生态,但对学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带来了较大挑战,需要在加强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优化作业设计等进行深层“增质”。本文探究了当前初中数学在“双减”政策中需要把握的教学策略,并以“概率初步”大单元学习为例,简要阐述了大单元教学课程设计,为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
“双减”让中小学教育回归常态,回归其本源。在“双减”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要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情况下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还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较大挑战。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一项系统工程,减什么、如何减、如何做到既减负又提质,需要不断改进课堂设计,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出发,提升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大单元教学与当前优秀的、先进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构建大单元的知识体系,契合了“双减”政策需要,改善了当前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大单元教学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突破了传统单课时教学的局限,能够为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需要从设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和培养核心素养三个方面努力。
1.1 以思维导图设定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中,通过呈现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整个单元学什么、怎么学、目标是什么呈现在一张图上,一目了然展现出单元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单元整体的知识框架,掌握概念与概念、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逐步构建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通过思维导图,还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直观易懂,思维导图中运用不同的图案搭配文字来表述数学概念,能够加强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1.2 以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初中数学老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课程教学上,通过动画演示、实验分析、优质视频课程等方式,将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推导过程等展现的通俗易懂,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引入豆包、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以“翻转课堂”强化师生互动和知识内化,节省教师人力,提高教学效率,驱动教学方式的变革。
1.3 以实验教学提升核心素养。国家下大力气落实“双减”政策,目的是培养有创新思维、有创造力的人才,不是只会解题的“做题家”。初中数学老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引入一些实验,让学生发散性地思考,增强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让学生亲自动手,主动去思考、理解、研究和判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所学数学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二、“大单元”中“概率初步”学习的案例分析
在“概率初步”的教学中,运用大单元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概率知识,学会用概率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1 创设教学情境。概率初步这个单元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在进行这个单元学习时,首先要让学生理解随机事件这个概念,课程开始前引入生活中抽奖活动、彩票中奖等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再引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举例,最后引出概率的概念,即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
2.2 系统讲解知识。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展现整个单元的知识架构,这个单元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随机事件、概率的概念,学会运用列举法、列表法、树状图三种求概率的方法,还要学会用频率估计概率。第一节课,通过抛硬币、掷骰子等进行教学演示,列举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让学生直观感受随机事件结果的不确定性,掌握“必然事件一定会发生、不可能事件一定不会发生”的基本知识。接着讲解概率的定义,用事件所包含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在全部可能的结果总数中所占的比,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占比为1表示必然事件、占比为0表示不可能事件,占比越接近1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帮助学生建立起概率的基本认知框架。
2.3 实验活动探究。选取质地均匀的硬币,组织学生2人一组进行抛硬币实验,分别记录正面、背面的次数,并计算两个的占比,不断增加实验次数,观察占比的变化,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占比越来越趋近一个0.5,这个占比就是背面或者正面出现的概率。这类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亲自动手理解概率的本质,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基本的数据分析统计能力。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统计软件、动画演示等,将概率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概率问题简单化,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认识。
2.4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列举法、列表法求简单事件概率是初中概率学习的重点,以“摸球”问题为例,引导学生运用列举法、列表法解决。
如: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有 5 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号为 1、2、3、4、5,随机摸出一个球,然后放回,再随机摸出一个球,求两个球标号差为 2 的概率。
分析试题:归类定型是关键,由于摸了一次球后放回,因此两次摸球互不影响,借助列表法列举结果,也可有序直接列举结果,为表示简单明了,运用列表法表进行展示。
先列出所有的可能性:
通过列举共有25种情况,满足题意标号为差为 2的情况(1,3),(2,4),(3,1),(3,5),(4,2),(5,3)6种情况,故出现的概率为6/25。
也可以通过列举,第一次摸球有1-5,共5种情况,由于第一次摸球不放回,第二次摸球也有5种情况,两次共有25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题目要求两个球标号差为 2,那么如果第1次是1,第二次必须是3;第1次是2,第二次必须是4;第1次是3,第二次可能是1或5;第1次是4,第二次必须是3;第1次是5,第二次必须是3。共6种情况满足题目要求。也可以求出概率为6/25。
然后将该题目进行引申: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有5 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号为 1、2、3、4、5,随机摸出一个球,然后不放回,再随机摸出一个球,求两个球标号差为 2 的概率。
“放回”型问题,两次操作或者两个因素之间互相不影响,因此用列表法能准确高效列举结果,而该问题中,由于不放回,第一次拿出 1 号球,第二次就不可能再拿出 1 号球,第二次受第一次操作的影响,结果中不存在相同球号。
先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也就是第一次对角线的结果是互斥的,需要去掉这种可能性,共有20种结果,两球标号差为 2的结果有 6 种,故出现的概率为6/20。
3.结论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以大单元教学方式对初中数学进行教学,不仅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更能够高效地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提升教育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构建思维导图、优化课程设计和增加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探究力、创造力等核心素养。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大单元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导向作用,而在未来教育发展过程中,大单元教学也将会成为教育的主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