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计量检定人员专业素养提升探讨
黄志宏
湖南省桂东县计量检定中心,湖南郴州,423500
摘要:计量检定工作在保障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维护民生权益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基层计量检定人员作为计量工作的一线执行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与效果。本文深入剖析了基层计量检定人员专业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培训体系、考核机制、激励措施以及职业发展规划等多个维度探讨了提升基层计量检定人员专业素养的有效策略,旨在为提高基层计量检定工作水平、推动计量事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基层计量检定人员;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一、引言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基层计量检定机构承担着大量与民生、贸易、安全等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检定任务,是保障量值传递准确可靠的前沿阵地。基层计量检定人员作为具体实施计量检定操作的主体,其专业素养涵盖了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对计量检定工作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公正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基层计量检定人员的专业素养显得尤为迫切。良好的专业素养不仅能够确保计量检定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还能增强基层计量检定机构的社会公信力,为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层计量检定人员专业素养现状
2.1 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部分基层计量检定人员对基础计量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入,例如在计量器具的测量原理、误差分析等方面存在知识短板。对于一些新型计量器具,如智能传感器、数字化测量设备等,由于缺乏及时更新知识的渠道和机会,很多基层人员对其工作原理、技术指标和操作方法了解甚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复杂的计量器具故障或测量结果异常时,难以运用扎实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解决。
2.2 操作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传统计量器具的操作熟练度存在差异,部分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能够熟练操作常用的计量器具,但对于新入职的员工而言,在操作的精准度和速度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对于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计量设备,一些基层检定人员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参数设置错误、设备运行异常等问题。在计量标准装置的维护和保养方面,部分人员缺乏相关技能,导致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计量检定结果的可靠性。
2.3 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存在不足
个别基层计量检定人员对工作严肃性认识不足,在实际操作中敷衍了事。在对加油机进行检定时,按照规定应多次测量并严格记录数据,但部分人员为节省时间,随意减少测量次数,简化检定流程,这极有可能导致加油机计量不准确,损害消费者权益。部分人员受利益诱惑,在计量检定过程中丧失职业操守。在一些贸易结算用的地磅检定时,违规收受好处后出具虚假检定证书,使地磅显示数值偏离真实重量,破坏了市场公平交易秩序。还有部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在面对客户咨询时态度冷漠。当医疗机构送检血压计等医用计量器具时,未能及时告知送检流程与注意事项,也未对客户关心的测量准确性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导致客户对基层计量检定机构的服务满意度极低,严重损害了机构的社会形象与公信力。
2.4 创新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不高
长期以来,基层计量检定工作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部分人员习惯按部就班。在日常对电能表的检定工作中,一直沿用传统的检定方法,即便面对新型智能电能表功能增多、技术更新的情况,也缺乏主动探索新检定技术与方法的积极性。随着物联网技术在计量领域的应用,如远程计量监测系统的出现,可实现对计量器具的实时在线监测。但部分基层人员因循守旧,对这一新技术持抵触态度,未能积极学习其原理与应用,导致工作效率难以提升。同时,基层工作任务繁重,人员忙于日常检定任务,无暇顾及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加之单位组织的培训机会有限,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进一步削弱了基层人员的学习热情,使其知识结构逐渐老化,难以适应计量事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在面对新兴计量技术与复杂计量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
三、提升基层计量检定人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
3.1 保障计量检定工作质量
准确可靠的计量检定结果是计量工作的核心目标。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基层计量检定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计量检定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有效减少人为误差,确保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传递,为社会提供可靠的计量数据。在贸易结算领域,精准的计量检定至关重要。例如,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石油、煤炭等物资的计量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交易双方的经济利益。若计量检定人员专业素养不足,导致计量器具误差过大,可能引发贸易纠纷,扰乱市场秩序。在医疗卫生领域,准确的计量器具检测结果关乎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医用超声诊断设备、生化分析仪等仪器的测量准确性,直接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若这些仪器因检定不准确而给出错误数据,可能导致误诊、误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提升基层计量检定人员专业素养是保障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关键,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支撑。
3.2 推动计量技术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量技术不断创新进步。基层计量检定人员作为计量技术的直接应用者,其创新能力和对新技术的掌握程度对推动计量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人员能够敏锐捕捉新技术、新方法在计量检定工作中的应用潜力。例如,随着量子技术的发展,量子计量标准有望实现更高精度的量值传递。专业素养高的基层人员能够积极关注这一前沿技术,并尝试将其引入到实际的计量校准工作中,探索其在本地计量标准建设中的可行性。他们通过参与技术创新与改进项目,将先进的计量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计量检测设备的研发改进方面,基层人员凭借对实际工作需求的深入了解,提出创新性的设计思路,与科研人员合作开发出更适合基层工作场景的便携式、智能化计量检测设备,提升基层计量检定工作的效率与水平,进而促进整个计量技术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推动计量行业向更高精度、更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3.3 提升基层计量检定机构公信力
基层计量检定机构作为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技术支撑,其公信力直接关系到政府在计量监管方面的权威性和社会认可度。专业素养高的基层计量检定人员能够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公正的职业操守和准确的检定结果赢得社会各界的信任与尊重。在市场监管中,当对市场上的衡器、计价秤等进行检定时,专业素养高的人员严格按照检定规程操作,确保检定结果公正准确,让消费者放心购物,增强了政府在民生计量监管方面的公信力。相反,若基层人员专业素养低下,出现违规操作、数据造假等问题,将严重损害基层计量检定机构的公信力。如在食品企业的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定时,若检定人员违规出具合格报告,使缺斤少两的商品流入市场,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还会引发公众对计量检定机构乃至政府监管能力的质疑,影响政府计量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提升基层计量检定人员专业素养是提升基层计量检定机构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政府形象、保障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举措。
四、提升基层计量检定人员专业素养的策略
4.1 完善培训体系
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课程体系。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和技能水平的基层计量检定人员,设置基础课程、进阶课程和高级课程。基础课程涵盖计量基础知识、计量法律法规、常用计量器具操作等内容,面向新入职人员;进阶课程重点讲解复杂计量器具的原理与维护、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等,适用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高级课程则聚焦于前沿计量技术、行业发展趋势等,培养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线上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教学视频、电子书籍、在线测试等,方便基层人员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线下培训则通过集中授课、实操演练、案例分析等形式,增强培训的互动性和实效性。邀请行业专家、技术骨干进行现场指导,解答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定期组织培训效果评估。通过理论考试、实操考核、工作业绩评价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学员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发现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确保培训质量。
4.2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制定全面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应涵盖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业绩、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专业知识考核通过定期组织理论考试,考察人员对计量法律法规、计量技术规范、计量器具原理等知识的掌握情况;操作技能考核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考核人员对计量器具的操作熟练度、准确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业绩考核主要依据人员完成的计量检定任务数量、质量、客户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评价;职业道德考核通过日常工作观察、客户反馈、内部互评等方式,考察人员的职业操守和工作态度。定期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以季度或年度为单位。在考核过程中,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评分,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对考核结果进行及时反馈,让被考核人员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将考核结果与人员的薪酬待遇、职称晋升、岗位调整等挂钩。对于考核优秀的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优先推荐晋升职称和选拔到重要岗位;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补考或针对性培训,若多次考核仍不合格,可考虑调整岗位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以激励基层计量检定人员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4.3 强化激励措施
设立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计量检定工作中表现突出、取得显著成绩的基层人员,如在技术创新、解决重大计量难题、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做出贡献的人员。奖励基金可以根据贡献大小设置不同的奖励等级,激励更多人员积极投身于工作创新和质量提升。提供职业发展机会。为基层计量检定人员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建立多元化的职业晋升通道。除了传统的技术职称晋升路径外,还可以设立技术专家、首席检定员等岗位,为技术能力强的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通过选派优秀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高级培训课程等方式,拓宽其视野,提升其专业水平,增强其对职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基层计量检定机构的文化建设,倡导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通过组织团队活动、技能竞赛、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增强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对员工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员工感受到自身价值得到认可,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4.4 鼓励自主学习与创新
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建立基层计量检定人员学习交流群、论坛等线上平台,方便人员之间分享学习心得、工作经验和技术技巧。定期组织线下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技术能手与基层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为基层人员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机会。设立创新项目基金。鼓励基层计量检定人员提出创新想法和项目,对具有可行性和应用价值的创新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创新项目可以围绕计量检定技术改进、工作流程优化、设备维护管理等方面展开。通过实施创新项目,培养人员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基层计量检定工作的创新发展。建立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对于基层人员在工作中取得的创新成果,如新技术、新方法、新装置等,及时进行评估和推广应用。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不仅能够提高基层计量检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能让创新人员获得成就感和经济收益,进一步激发其创新积极性。
五、结论
基层计量检定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关系到计量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通过完善培训体系,为基层人员提供全面、持续的学习机会,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准确评估人员的专业水平,激励人员积极进取;强化激励措施,从物质和精神层面激发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动力;鼓励自主学习与创新,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创新氛围,培养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基层计量检定人员的专业素养,为基层计量检定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进而推动计量事业在新时代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吴静. 应用计量检定提升公共检测工作效益的探究[J]. 数码-移动生活,2021(12):426.
[2]钟国. 浅谈提高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途径及意义[J]. 商品与质量,2018(30):287.
[3]蔡明璇,姜吉星. 计量检定员与注册计量师合并实施的对策研究[J].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7,25(1):48-49.
[4]荣丽娟. 提升基层站段计量检定员素质的思考[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4(18):45-46.
[5]《计量检定员考核规则》解读[J]. 江苏现代计量,2012(6):9.
[6]李俊玲. 提高计量检定员执行力的几点思考[J]. 计量与测试技术,2008,35(11):58-59.
[7]司文. 调整计量检定员资格核准通知发布[J]. 中国计量,2015(6):53.
作者简介:黄志宏,男(1969.12-),汉族,湖南郴州,工程师,大专学历,主要研究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