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武蕾
肥城市实验幼儿园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71600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神瑰宝,其丰富的内涵,对于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的构建,具有深远影响。为了在幼儿教育阶段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就需要相关的教师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展开深度的探究,把它作为一项文化传承使命坚持下去。本文将从宏观层面探讨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随后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以期促进传统文化熏染幼儿稳健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与思考
前言:“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屹立于世界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承载着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命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展开,需要围绕幼儿日常习惯,结合其自身需要,使其在初步社会时产生正确的认知。而产生正确认知最快的捷径就是要将其与文化传承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华夏儿女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蕴含着深邃的教育智慧,承载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若能将其与幼儿教育结合在一起,势必会为其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泉源。
一、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价值
(一)传承文化精髓
传统文化代表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经典故事就好似一面镜子,能清楚的反映出古人的智慧和美德;古诗词则由精炼的词句组成,孩子们只需要认真阅读就能领略到其背后的文学之美。传统节日也是民族文化的生动表现,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带有道德寓意。这些文化都在无形中字样孩子的心灵,引导他们初步理解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爱护自然等基本道德观念[1]。
(二)培养民族情感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升文化自信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接触社会和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口,其教育内容的设计应更加突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而多样的教学活动,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到日常教育的各个环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游戏,作为孩子们最钟爱的活动形式之一,能够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设计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各种游戏,比如“古诗词接龙”、“传统节日拼图”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增加趣味性的同时提升学习效果。同时,通过经典故事的讲述、传统音乐的播放等方式,孩子们能够在耳闻目染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丰富的活动不仅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生活,更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2]。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思考
(一)创设适宜环境
理论研究揭示,环境的塑造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如同潜流,无声无息地传播着文化的精髓,激发着幼儿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在幼儿园这一独特的教育空间内,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应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从墙面装饰到空间布局、从教具的选择到日常使用的语言,都应巧妙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春节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里,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动手制作剪纸、贴春联、扎红灯笼等,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到节日的筹备中,从中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而在端午节时,教师可以在教室布置能让幼儿体验赛龙舟的妙趣场景,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结合手工制作香包、粽子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与动脑的互动中深切理解那些节日背后蕴含的文化故事。到了中秋节,教师还可以与孩子们,一同制作纸灯笼,并在自己的作品悬挂在教室中,同时分享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让孩子们在观赏灯笼时,聆听其背后的故事,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3]。在平日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动画、纪录片或音乐,帮助幼儿从视觉与听觉双重体验中全面感受文化的深厚底蕴。例如,在教授古诗词这一文化经典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动画表现诗词意境,辅以背景音乐的搭配,将诗词所传达的情感生动地呈现给孩子们,使他们在视听结合的沉浸式体验中,愈发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内容。
(二)开展多元化主题活动
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中,主题活动以其独特的综合特性,逐渐演变为一种备受欢迎的教育形式。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方面,这样的主题活动更是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为此,作为相关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元化主题活动,让学生实践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内化其对文化内涵的感悟。这种方式非常契合孩子们天然的好奇心,可以使文化教育变得更加的生动具体,并充满无线的吸引力。例如,在春节这个特殊的节日,幼儿园可以策划一系列“喜迎新春”的主题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儿童们可以亲手制作春联、剪纸窗花以及书写“福”字,积极参与传统节日的筹备,然后伴随教师生动讲解和示范,可以引领孩子们深入解春节的来源、习俗及其蕴藏的文化意义,使他们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的真正价值。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幼儿园可以策划以“粽香情深·端午故事”为主题的活动。教师可以主动为幼儿讲述屈原的传奇故事,介绍赛龙舟、食用粽子等传统习俗,从而激发儿童们对端午节的好奇,随后,还可以带领幼儿动手去制作纸龙舟,并且亲自包粽子,孩子们在参与实际操作时能够深切体会节日的乐趣。
到了中秋节,幼儿园可以为幼儿们提供开展“月圆人团圆·中秋赏月”主题活动的良机。教师在活动中,可以组织孩子们动手制作精美的纸灯笼,并进行月饼的品尝分享,让他们在实践与品味美食的过程中体会中秋佳节带来的团圆。
(三)融合多维度课程
有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萃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其融入到幼儿的语言、艺术、科学等各类课程中,可以帮助幼儿从多角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且能帮助幼儿产生正确的认知,助力其长远的发展。语言课程正式展开之前,需要从《愚公移山》《龟兔赛跑》等生动的故事材料入手,从中挖掘带有丰富道德观念的哲理观念,然后利用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引起幼儿的关注,随后,逐步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使他们亲自体验故事中的角色心理。例如,在阐述《龟兔赛跑》的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叙述,引导幼儿深刻理解勤奋的重要性,鼓励他们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在艺术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体验融入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例如绘制京剧脸谱,制作风筝和剪纸等,这样就能让幼儿近距离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使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生成相应的动手能力。以《龟兔赛跑》的故事为例,教师可以在美术课上引导幼儿制作故事中的乌龟和兔子。然后,通过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孩子们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随后,在自己的创作中主动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画作中。这种将语言与艺术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幼儿的学习体验,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结语: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方式,不但要从教室的装饰活动入手,还需要从构建富有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入手,设计多元主题的实践活动。早教师的引导之下,不断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更为幼儿的全面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深化对这一策略的探索,将为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推动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通过这样一系列富有互动性的环节,不仅加深儿童对端午节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也让他们学会尊重和传承这一富有历史意义的传统节日精神。
参考文献:
[1]罗彩云.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实践方法[J].甘肃教育,2025,(01):118-121.
[2]张若曦.幼儿园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4,(11):172-174.
[3]邢巧敏.幼儿园绘本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4,(11):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