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融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作者

徐闻雯

仪陇县土门初级中学校 637600

引言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教学需兼顾语言工具性与文化人文性。初中阶段是学生文化认知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然而传统课堂多聚焦词汇、语法等知识讲解,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交际习俗的渗透不足,导致学生虽掌握语言规则,却在实际交流中因文化差异产生误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探索初中英语课堂中文化融入的有效路径,系统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英语课堂文化融入的核心价值

(一)助力语言理解,深化知识掌握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文化融入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英语知识。英语中的词汇、习语、句式往往承载着特定文化内涵,如节日相关词汇、日常交际用语的使用场景,若脱离文化背景讲解,学生仅能机械记忆,难以灵活运用。通过文化融入,介绍语言背后的文化渊源与使用情境,可让学生理解语言形式与文化意义的关联,避免因文化隔阂导致的理解偏差,进而深化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提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二)培养文化认知,拓展国际视野

初中英语课堂的文化融入是学生接触多元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入英语国家的历史传统、生活习俗、价值观念等内容,可打破学生单一文化认知的局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独特性与共性。同时,对比中外文化差异,引导学生客观看待文化多样性,既能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又能形成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逐步拓展国际视野,为跨文化交际奠定认知基础。

(三)奠定交际基础,提升应用能力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实现有效沟通,文化融入能为学生的交际实践奠定基础。课堂中渗透英语国家的交际礼仪、语用规则(如问候方式、话题选择禁忌),可帮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规范,避免因文化差异引发交际冲突。例如,了解英语中礼貌用语的使用场景,能让学生在交流中恰当表达,提升语言应用的实用性与得体性,为后续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筑牢根基。

二、初中英语课堂文化融入的实施路径

(一)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文化元素

教材是文化融入的主要载体,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素材。在词汇教学中,结合单词的文化内涵讲解,如介绍 “Thanksgiving”“Christmas” 等词汇时,同步渗透相关节日的起源与习俗;在阅读教学中,分析文本背后的文化背景,如记叙文涉及的生活场景、议论文体现的价值观念;在语法教学中,结合句式的语用场景,如不同时态在日常交流与正式场合中的使用差异。通过教材内容与文化元素的深度结合,让文化渗透自然融入语言教学环节。

(二)创新教学活动,丰富文化体验

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组织文化主题课堂,如 “英语国家饮食文化”“服饰文化” 专题,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化特色;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购物、问路、社交等真实交际场景,引导学生运用英语与文化知识完成交流任务;举办文化展示活动,鼓励学生搜集英语国家文化资料,通过手抄报、演讲等形式分享成果,在实践中深化文化认知,增强文化体验的

趣味性与参与感。

(三)利用多元资源,拓展文化维度

借助课外资源拓宽文化融入的广度与深度。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英语纪录片、动画短片、文化类节目,直观呈现英语国家的社会生活与文化风貌;推荐适合初中生的英语读物,如文化主题绘本、短篇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获取文化知识;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如与英语国家学生开展线上书信往来、视频交流,让学生在真实互动中感受文化差异,提升文化适应能力,打破课堂局限,丰富文化学习的渠道与形式。

三、初中英语课堂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优化策略

(一)强化文化对比,培养文化包容意识

通过中外文化对比教学,引导学生客观看待文化差异。在文化融入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如对比中西方节日习俗、交际礼仪的异同,让学生理解文化多样性的合理性;组织文化讨论活动,围绕 “文化差异与交际冲突”等话题,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的意识;避免文化优劣评判,强调 “各文化平等” 的观念,帮助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为跨文化交际奠定思想基础。

(二)聚焦交际实践,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以交际实践为核心,设计针对性训练活动。在课堂中增加情境交际任务,如设置 “国际夏令营”“跨国线上合作” 等场景,要求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锻炼语言表达与文化适应能力;开展小组合作项目,如共同完成 “跨文化主题报告”,在协作中提升沟通协调与团队合作能力;注重交际过程中的反馈指导,针对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文化误解或语用错误,及时纠正并讲解原因,帮助学生积累交际经验,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三)完善评价体系,保障能力培养实效

建立兼顾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关注学生的词汇、语法掌握情况,还纳入文化认知水平、交际策略运用、文化包容意识等维度;在评价方式上,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文化参与度、交际表现,结合单元测试、文化知识测评综合评估能力发展情况;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反思自身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不足,明确提升方向,确保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系统性与实效性。

结束语

初中英语课堂的文化融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挖掘教材文化元素、创新教学活动、利用多元资源,可实现文化与语言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强化文化对比、聚焦交际实践、完善评价体系,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未来初中英语教学需进一步打破 “重语言、轻文化” 的局限,以文化为纽带、以交际为目标,助力学生成长为具备国际视野与有效交际能力的新时代学习者。

参考文献

[1]宋晓丽. 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5, (04): 85-87.

[2]刘璇.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J].校园英语, 2024, (52): 153-155.

[3]刘屹.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 校园英语,2021, (37): 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