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江苏舞剧创作成就与未来发展

作者

韩乔宇

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引言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在文化艺术领域也有着丰富的创新实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舞剧,作为舞台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近几年在江苏的发展尤为突出。本文将从江苏舞剧的历史背景、创作成就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江苏舞剧的历史背景

江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繁荣之地,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这些文化积淀为江苏舞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从古代的宫廷舞蹈到民间的戏曲表演,舞蹈一直是江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入现代,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江苏舞剧开始吸收和融合国内外的舞蹈艺术精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二、江苏舞剧的创作成就

近年来,江苏舞剧发展势头强劲。2020 年,扬州歌舞剧院表演的舞剧《朱自清》获得第十二届中国舞蹈“ 荷花奖” 舞剧奖,这是我省地方院团首次荣获中国舞蹈“ 荷花奖” ,实现江苏舞蹈零的突破。2023 年,第十三届中国舞蹈“ 荷花奖” 由江苏大剧院表演的舞剧《红楼梦》摘得舞剧奖,由苏州市歌舞剧院、北京保利剧院表演的舞剧《运·河》,由深圳市深圳戏院、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表演的舞剧《深AI 你》获得获奖提名。此次全国共有8 部作品入围终评,其中2 部由江苏选送、1 部与江苏联合出演,创江苏参赛入围历史新高。究其原因在于以上作品挖掘江苏典型人物、根植江苏地域文化、适配现代审美视角。

(一)挖掘江苏典型人物

舞剧《朱自清》是一部以江苏典型人物朱自清先生为创作核心的舞剧作品,它通过舞蹈艺术的形式展现了朱自清先生丰富多彩的人生和深邃的精神世界。舞剧的创作不仅是对朱自清先生文学成就的致敬,也是对江苏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一是舞剧结构突出江苏人物。舞剧《朱自清》以朱自清先生生命垂危时的回忆为线索,通过不同的生活片段和精神历程,展现了他作为人师、人子、人父、人夫、人友和人杰的多重角色。舞剧通过精心设计的舞蹈动作和情节,将朱自清先生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二是艺术创新突出江苏人物。舞剧《朱自清》在艺术表现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它完全依靠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来推动剧情发展和情感表达。舞剧中的双人舞、三人舞等编排巧妙,将情感的细腻和力量的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舞剧的音乐设计也是一大亮点,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等作品的文学美感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三是演员表现突出江苏人物。扮演朱自清的演员周晨通过深入研究和体验角色,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立体、丰满的朱自清形象。他的表演细腻而富有感染力,将朱自清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他演员也通过精湛的舞蹈技艺和深刻的人物理解,为观众呈现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综上所述,舞剧《朱自清》通过对江苏典型人物朱自清先生的艺术再现,不仅展现了江苏地区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也为现代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文化享受。

(二)根植江苏地域文化

舞剧《运·河》是深刻根植于江苏地域文化,它不仅展现了江苏尤其是苏州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还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传递了江苏地区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一是历史背景展现江苏文化。《运·河》以历史悠久的大运河为背景,这条河流不仅在江苏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舞剧通过展现运河的历史和文化,让观众感受到江苏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二是地域特色展现江苏文化。舞剧通过展现苏州的园林、小桥流水、市井生活等元素,体现了江苏地区独特的地域特色。如“ 山塘青石、吴侬软语、巷陌烟火” 等细节的刻画,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感受到江苏地区独有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三是文化价值展现江苏文化。《运·河》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江苏文化价值的传递者。它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了江苏地区勤劳、坚韧、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体现了江苏地区对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视。通过上述方式,舞剧《运·河》不仅展现了江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还传递了深厚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成为了江苏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传播者。

(三)适配现代审美视角

舞剧《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改编的舞台艺术作品,其在适配现代审美视角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创新和尝试。一是舞蹈编排适配现代审美。舞剧《红楼梦》在舞蹈编排上融入了现代舞蹈元素,将传统舞蹈与现代舞蹈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舞蹈语言。这种融合不仅展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也使得舞蹈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满足了现代观众对于舞蹈艺术多样性和创新性的需求。二是叙事方式适配现代审美。在叙事方式上,舞剧《红楼梦》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采用了更加灵活和富有层次的叙事结构。通过舞蹈、音乐、布景等多种艺术手段的结合,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叙事空间,为现代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观赏体验。三是人物形象适配现代审美。舞剧《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对原著中的人物进行了现代化的解读和演绎。通过演员的精湛表演,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深刻地展现出来,使现代观众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和心理冲突。通过上述方式,舞剧《红楼梦》成功地将古典文学作品与现代审美视角相结合,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满足了现代观众对于艺术作品的新期待和要求。

三、江苏舞剧的未来发展

尽管江苏舞剧在创作和表演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审美的提高,传统的舞剧形式需要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其次,舞剧创作和表演人才的培养也是江苏舞剧发展的重要课题。此外,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舞剧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平衡,也是江苏舞剧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 深化文化挖掘与形式创新

未来江苏舞剧创作应继续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同时加强创新实践,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的舞剧作品。这不仅能够丰富江苏舞剧的艺术内涵,也能够提升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一是挖掘历史与文化资源。舞剧创作可以从江苏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中汲取灵感,如历史人物、传统故事、民间传说等。通过对这些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和艺术再现,可以使舞剧作品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二是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地区的文化有着各自独特的特色和魅力。舞剧创作可以结合江苏的文化特色,如方言、民俗、风景等,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舞剧,展现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三是创新艺术表现形式。舞剧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不断创新,如融合现代舞蹈、多媒体技术、现代音乐等元素,打破传统舞剧的框架,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舞剧艺术可以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推动江苏舞剧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二) 加强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优秀的舞剧创作离不开高水平的创作团队和表演人才。江苏应加强舞蹈教育和人才培养,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和留住更多的舞蹈创作和表演人才,为江苏舞剧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持。一是建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舞蹈专业教育,培养具有扎实舞蹈基础和艺术修养的专业人才。注重提高舞剧人才的综合素养,包括音乐、戏剧、舞美等多方面的艺术知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和培养舞剧人才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舞剧作品。二是强化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和项目合作,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明确团队中各个角色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在其擅长的领域发挥最大的效能。鼓励舞剧团队与其他艺术领域的专家合作,如音乐家、戏剧导演、视觉艺术家等,以丰富舞剧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三是引进和留住人才。通过提供有吸引力的工作条件和职业发展机会,吸引国内外优秀的舞剧人才。为舞剧人才提供持续的职业培训和发展路径,确保他们能够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艺术水平。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以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加强舞剧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为江苏舞剧的繁荣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和团队保障。

(三)拓展观众群体与文化市场

为了使江苏舞剧能够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拓展市场和观众群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和参与江苏舞剧,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一是多元化宣传推广。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发布幕后制作、演员访谈等内容,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与知名品牌、旅游机构等合作,通过跨界营销活动提升舞剧的知名度。鼓励观众通过口碑传播,分享观剧体验,吸引更多潜在观众。二是创新演出形式。在公园、广场等户外场所举办经典舞剧片段下基层演出,吸引不同年龄层的观众。组织国内外巡回演出,扩大舞剧的观众基础和地域影响力。结合节日、纪念日等特殊时刻,举办主题性舞剧演出,吸引特定兴趣群体。三是定位不同观众群体。开发适合青少年的舞剧作品,如结合流行文化元素,吸引年轻观众。推出家庭套票、亲子活动等优惠措施,吸引家庭观众一同观看。针对国际观众,创作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舞剧作品。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江苏舞剧不仅能够扩大其市场和观众群体,还能够提高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艺术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语

江苏舞剧创作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行,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江苏舞剧创作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可能。通过深化文化挖掘与创新、加强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以及拓展市场与观众群体,江苏舞剧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