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及质量管理问题
张琪悦
身份证号码:320303199408260027
引言
在当前快速的城市发展背景下,市政给排水系统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由于施工环境的复杂性、技术要求的多样性以及人为因素的干扰,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及质量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从施工特点、安全风险、质量控制关键环节以及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旨在揭示问题的本质,提出针对性地改进措施。
1 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特点与安全风险
市政给排水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施工环境复杂、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等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导致了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风险。首先,给排水管道往往铺设在城市道路下方,施工时需要挖掘深坑,这不仅对周边交通造成重大影响,还存在坍塌、滑坡等地质安全风险。其次,给排水工程涉及的材料种类繁多,从管道材料到连接件,从防水材料到防腐涂料,每一种材料的质量都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例如,使用劣质管道材料可能导致管道漏水、爆裂,不仅影响城市供水排水功能,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
再者,给排水工程施工周期长,参与人员众多,管理难度大。施工过程中,人员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环境因素等都可能成为安全隐患。
2 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2.1 材料选择与检验标准
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材料的选择与检验标准是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优质的材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在材料选择上,必须遵循严格的标准。例如,管道材料应选用耐腐蚀、抗压强度高的材质,如 HDPE(高密度聚乙烯)管道,其使用寿命长达 50 年以上,且能有效抵抗化学物质的侵蚀,减少漏水风险。同时,对于所有进场材料,均需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材质成分分析等,确保每一批材料均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的理念,将材料检验纳入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之中。以某市给排水改造工程为例,该项目在材料检验阶段引入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所有关键材料进行了 100% 抽检,有效避免了不合格材料流入施工现场。此外,该项目还建立了材料追溯系统,每一批材料均可追溯至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及质量检测报告,一旦发现问题,能够迅速定位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了工程质量的安全可靠。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材料检验领域,如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在不破坏材料的前提下,对其内部结构、缺陷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检验的准确性和效率。在某大型给排水工程中,无损检测技术被用于检测焊接接头的质量,成功避免了因焊接缺陷导致的潜在安全隐患,确保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2.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机制
在市政给排水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机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这一机制不仅要求对施工材料、设备、工艺进行全面监控,还需对施工进度和人员操作进行实时跟踪,以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符合预设标准和规范。具体而言,质量监督机制的实施需从源头抓起,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机制还需注重现场监督与记录。通过设立专职质量监督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天候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的违规行为。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无人机巡检、远程视频监控等手段,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方位、无死角监控。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监督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此外,质量监督机制还需注重数据分析与反馈。通过对施工过程中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为后续的整改和优化提供依据。例如,当发现某段管道的焊接质量不达标时,项目团队立即采取了补救措施,避免了质量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3 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3.1 制定全面的安全操作规程
在市政给排水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中,制定全面的安全操作规程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一环。这些规程不仅涵盖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安全要求,还结合了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旨在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了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接受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以及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各项安全规定。在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时,需要特别注重对市政给排水工程特点与安全风险的分析。给排水工程往往涉及复杂的地下管网和大型机械设备,施工过程中存在坍塌、触电、机械伤害等多种安全风险。因此,安全操作规程中详细规定了各类作业的安全操作流程,如挖掘作业的安全距离、起重作业的信号指挥等,以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正确识别并有效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此外,可以借鉴国内外安全管理案例的成功经验,如引入“零事故”管理理念,将安全目标设定为“零伤害、零事故、零污染”,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同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了针对性的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在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与施工人员的沟通与反馈。
3.2 定期培训与应急演练计划
在市政给排水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中,定期培训与应急演练计划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一计划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培训和实战演练,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定期培训的内容涵盖了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等。通过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结合现场示范和互动问答,确保每位施工人员都能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应急演练则侧重于模拟真实施工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紧急情况,如管道爆裂、有毒气体泄漏等。通过设定具体的演练场景,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实战演练,检验其应急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在演练结束后,还会进行详细的复盘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及质量管理问题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确保市政给排水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安全及质量管理水平。这包括严格把控材料选择与检验标准,建立健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机制,制定全面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定期开展培训与应急演练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志珍.浅谈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及质量管理问题[J].中国设备工程,2022,(08):261-262.
[2] 徐砚 军. 市 政工程 给排 水施 工安全 及施 工质量 管理 [J]. 居业,2021,(11):131-132.
[3]凌田敏. 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安全及质量管理[J]. 住宅与房地产,2020,(0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