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托幼机构食育课程开发与幼儿健康饮食习惯培养研究

作者

郭佳佳

内蒙古经贸学校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

引言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幼儿饮食环境的剧变。一方面,食物种类更加丰富,给幼儿带来更多营养选择;另一方面,市场上充斥着高糖、高盐、高脂肪的加工食品,加上家长过度溺爱导致的不合理喂养,导致幼儿挑食、肥胖等问题日益严重。饮食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生活有重大影响,而幼儿时期是形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托幼机构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基地,肩负教育和照顾的双重职责,开发食育课程并融入日常教育,对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习惯极为关键。但我国托幼机构的食育课程还处于初级阶段,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方法单一,亟需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托幼机构食育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一)幼儿健康成长的现实需求

幼儿正处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合理的饮食是保证其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健康的饮食习惯能够确保幼儿摄入均衡的营养,促进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反之,不良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等,会导致幼儿营养摄入不均衡,影响身体发育,增加肥胖、龋齿、营养不良等疾病的发生几率。开发食育课程,能够帮助幼儿认识食物、了解营养知识,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满足幼儿健康成长的现实需求。

(二)传承饮食文化的重要途径

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习俗和价值观。通过食育课程,幼儿可以了解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如节气饮食习俗、各地特色美食、饮食礼仪等,感受饮食文化的魅力。这不仅有助于幼儿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还能让幼儿在文化熏陶中形成健康的饮食观念和行为习惯。

(三)落实学前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学前教育旨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食育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学前教育目标高度契合。开发食育课程,将饮食知识、技能和习惯培养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能够丰富学前教育内容,拓展教育途径,更好地落实学前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托幼机构食育课程开发路径

(一)明确课程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将食育课程目标分为认知、技能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在认知方面,帮助幼儿认识常见食物,了解食物的种类、营养成分和作用;在技能方面,培养幼儿基本的饮食技能,如正确使用餐具、自主进餐、简单的食品制作等;在情感态度方面,引导幼儿养成珍惜食物、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习惯,培养对食物的感恩之心和对饮食文化的喜爱之情。

(二)选择课程内容

食育课程应内容丰富,涉及食物识别、营养学、食品安全、饮食传统及烹饪技巧等多个领域。在食物识别部分,讲述常见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等的名称、特性及生长条件;在营养学部分,以易于理解的方式阐述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对健康的影响;在食品安全部分,教导孩子如何识别安全食品、维护饮食卫生及预防食物中毒;在饮食传统部分,融入国家饮食习俗、节日美食和餐桌礼仪等内容;在烹饪技巧部分,进行餐具使用、食物搭配和基本烹饪技能的实践训练。课程内容应与幼儿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反映他们的生活经验,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三)创新课程实施方式

实施食育课程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课堂上,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等直观手段,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效果;引入游戏教学,比如“食物分类游戏”和“营养搭配拼图”等,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饮食知识。同时,结合故事教学,将饮食知识嵌入生动的故事中,如《小熊不挑食》和《食物王国的秘密》,以吸引幼儿兴趣并加深理解。另外,利用园内外资源,组织幼儿实地参观农场、超市和食品加工厂,体验食物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并邀请营养师、厨师等专业人士来机构进行讲座和示范,以拓宽幼儿的食育知识和体验。

三、通过食育课程培养幼儿健康饮食习惯的策略

(一)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

在食育课程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例如,开展 “食物小侦探” 活动,让幼儿观察、触摸、闻嗅不同的食物,探索食物的奥秘;组织 “美食制作” 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食物,如水果沙拉、三明治等,体验制作食物的乐趣,从而增强对食物的喜爱之情,减少挑食、偏食现象。

(二)培养幼儿自主进食能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进食能力。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教会幼儿正确使用餐具,鼓励幼儿独立进餐,不依赖成人喂食。同时,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餐氛围,减少幼儿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让幼儿在自主进食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引导幼儿树立健康饮食观念

通过食育课程向幼儿传授健康饮食知识,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例如,通过讲解营养金字塔、食物分类等知识,让幼儿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特点和合理的饮食搭配;开展 “健康饮食小卫士” 评选活动,鼓励幼儿养成均衡饮食、不暴饮暴食的习惯,增强幼儿对健康饮食的认同感和自我约束能力。

(四)强化幼儿良好饮食行为习惯

将食育课程中的要求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强化幼儿良好饮食行为习惯。教师在日常进餐环节中,及时提醒和纠正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如挑食、浪费食物等;通过榜样示范、表扬鼓励等方式,强化幼儿的良好饮食行为,使幼儿在反复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稳定的健康饮食习惯。

结语

托幼机构的食育课程构建与促进幼儿健康饮食是一项持续与复杂的任务。通过制定科学、有趣的课程,并贯彻实践、系统性和家校合作的理念,确立课程目标、挑选恰当内容、革新教学手段、建立评价机制,我们可以有效塑造幼儿的健康饮食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随着对食育价值的认识不断加深,托幼机构需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强化食育研究和实践,提升食育质量,以便更多儿童受益,并形成持久健康的生活习惯。此外,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亦至关重要,共同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饮食的良好氛围,推动儿童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敏, 王芳. (2019). 托幼机构食育课程内容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中国学校卫生, 40(1), 1-4.2. 陈雪, 王晓丽. (2018). 托幼机构食育课程实施路径探析. 教育研究与实验, (12), 84-87.3. 刘晓芳, 邓婷婷. (2020). 基于食育的幼儿园健康饮食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中国儿童健康教育杂志, 8(3), 12-15.4. 赵颖, 高丽娜. (2017). 幼儿园食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教育教学论坛, (12), 68-70.5. 张莉, 李慧. (2019). 托幼机构食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中国卫生教育杂志, 39(4), 327-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