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民族语言新闻记者的媒介角色与传播效能

作者

亲仁拉姆

香格里拉市融媒体中心 云南 香格里拉 67449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语言文化。民族语言新闻记者作为民族地区新闻传播的重要主体,在信息传播、文化传承、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在全球化和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民族语言新闻记者的媒介角色与传播效能,对于促进民族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族语言新闻记者的媒介角色

信息传播者:民族语言新闻记者首要的角色便是信息传播者,他们将国内外的新闻资讯、政策法规等内容,用少数民族群众熟悉的民族语言进行传播。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部分群众由于语言障碍,对通用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民族语言新闻记者的存在,使得这些群众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

文化传承者:每个民族都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民族语言新闻记者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他们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节目等形式,挖掘和展示民族文化的内涵与魅力。一些民族语言电视台会制作关于少数民族古老传说、手工艺制作过程的节目,记者深入民间,采访传承人,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记录并传播出去,防止民族文化的失传[2]。

民族形象塑造者:民族语言新闻记者通过新闻报道,展示本民族的真实风貌和发展成就,塑造积极正面的民族形象。他们挖掘民族地区的好人好事、创新创业典型等,传播民族地区的正能量。同时,在面对外界对民族地区的误解和偏见时,民族语言新闻记者及时发声,澄清事实,维护民族尊严和形象。如针对一些不实报道对民族地区旅游环境的抹黑,记者通过实地采访、数据展示等方式,还原民族地区良好的旅游环境和热情好客的民风,吸引更多游客前往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民族语言新闻记者的传播效能

精准化信息触达效能:民族语言新闻记者基于语言符号的适配性,显著提升信息传播的精准度与受众接受度。已有研究表明,当信息以受众母语形式呈现时,其语义理解深度与记忆留存率较非母语传播提升约 30% 。这种语言优势使政策解读、科技普及等专业性内容,能够以契合民族地区受众认知习惯的表述方式进行传播,有效突破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壁垒。

文化传承与认同构建效能:作为民族文化传播的核心载体,民族语言新闻记者通过多样化的新闻叙事,系统呈现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在传统节庆、民俗技艺等文化主题报道中,不仅强化了本民族群体的文化归属感,也促进了跨民族文化间的理解与交融。实证调查数据显示,高频接触民族语言新闻的群体,其文化认同度与传承意愿较普通群体高出 45% ,充分体现该传播形式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

社会治理协同效能: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实践中,民族语言新闻记者承担着舆论引导与社会沟通的双重职能。面对突发事件或政策宣贯场景,能够凭借语言优势实现权威信息的快速传播,有效消解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认知偏差。数据显示,在民族地区重大事件传播中,民族语言新闻的覆盖效率达 82% ,显著高于其他传播渠道,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民族语言新闻记者传播效能的制约因素

专业素养短板:当前部分民族语言新闻从业者存在双语转换能力不足与文化阐释偏差问题。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专业术语翻译的准确性与文化内涵的精准度有待提升,影响信息传播的效度。同时,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滞后,制约了传播形态创新与传播边界拓展。

媒介资源瓶颈:民族地区新闻机构普遍面临资金匮乏与技术设备陈旧的困境。调查数据显示,约 65% 的民族语言新闻单位缺乏专业新媒体生产设备,导致内容制作效率低下、传播时效性不足。传播渠道结构单一,过度依赖传统媒介,新媒体平台的融合应用程度较低。

政策支持缺位:现行民族语言新闻事业政策体系存在系统性不足,在资金配置、人才培养、项目扶持等方面缺乏协同规划。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落实不到位现象,难以有效激发从业者的职业积极性与创造性,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

四、民族语言新闻记者传播效能的增强策略

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在高校新闻专业中增设民族语言传播课程,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建立在职培训长效机制,定期开展语言能力提升、新媒体技术应用等专项培训,提高记者专业素养。同时,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民族语言新闻事业[4]。

推进媒介融合发展:加大对民族语言新闻媒体的技术投入,支持其建立全媒体传播平台。鼓励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创新传播方式,提升内容吸引力和传播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资源整合,实现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和受众服务的有机融合。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政府应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加大对民族语言新闻事业的资金投入,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民族语言新闻记者待遇,优化职业发展环境。加强政策执行监督,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为民族语言新闻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五、小结

民族语言新闻记者的传播效能对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推进媒介融合发展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其传播效能,推动民族语言新闻事业繁荣发展。未来应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为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实践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范景超. 媒介融合视野下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型[J]. 传播力研究,2023,7(12):127-129.

[2] 武婷. 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记者角色的优化途径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2023,44(6):194-196.

[3] 史敏. 创新报道:新闻记者如何利用互动多媒介讲述故事[J].传播力研究,2024,8(24):130-132.

[4] 黄一斐. 智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的角色变迁与重构[J]. 全媒体探索,2024(1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