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高中数学双师课堂的教学策略
江六珍
西宁市第三中学 810000
前言: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的“课程教学”“课后服务”等模块,涵盖从基础概念动画到跨学科实践案例的多元资源,为数学课堂注入了生活化、趣味化的元素,“线上资源赋能+线下实践深化”的双师模式,不仅能降低认知门槛,更能通过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跃迁。
一、基于平台构建“基础-进阶-拓展”三级资源库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体系若不经过校本化重构就不能“现学现卖”,会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1]。教师需要构建初级筛选机制,即基础层概念可视化;其次需要建构中级筛选机制,即进阶层思维可视化;高级层面是现实问题数学化,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某数学教研组在高中“三角函数”章节的教学中,充分挖掘平台的资源,融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课前,“正弦函数的定义——利用单位圆定义的微视频”,观看视频暂停、倒退,引导学生自己调整速度自主学习,学习结果统计只有 17% 的学生不能给出正确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课中,利用“正弦函数图像形成”微课,同时结合提前发给学生的“振动实验材料包”,借助实验室的弹簧,模拟振动体(即弹簧振子),利用其形成的位移-时间图象与正弦曲线上升的部分完全重合;课后,学生利用“三角函数图像设置工具”、“某游乐场里的摩天轮高度求解”实验报告单和实际测量的数据(摩天轮半径和转动周期),求解得到高度关于时间的函数关系,大部分同学主动在“数学课堂”平台上发布了求解过程。
二、构建“线上导学-线下深学”互动闭环
在双师课堂中,线上教师依托直播平台完成概念讲授,比如,在“概率统计”课中,利用平台“虚拟掷骰子”功能做 1000 次掷骰子实验,大屏展示各点数出现次数频数的折线图,并在出现频率稳定在 1/6 附近时配合语音讲解“大数定律”的统计概念。而线下教师则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制定出针对“校园文创产品售卖随机性”调查实验的流程,要求学生利用平台“数据分析工具”处理得到的200 份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售卖量差异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对实验班采用“三段式”双师模式:课前线上教师推送平台“几何体拆解”线上作业,学生通过平板拼凑正方体展开图 7 种形态,平台自动显示所花时长及操作错误类型;课中线下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平台提供的“传统教具演示”(折纸),即纸板模型拼接与“3D 模型旋转”(白板电子教具多方位演示)两种演示方式的观察认识差异,课堂随堂测试发现大部分 (85%) 的学生通过动态模型更有利于深入体会“三垂线定理”的空间关系;课后,两个老师一起设计课后作业,基础组学生通过平台“几何体表面积计算”在线测试,学生结束之后平台即时反馈出各步骤出错及补偿练习;进阶组学生使用平台“建模工具”创作“最少表面积的包装盒”,在固定长度、宽度纸材制作的限定下,进一步优化包装盒长宽高比例,弥补了一位教师教学的局限性,同时也实现了抽象知识教学直观、深入结合。
三、依托平台数据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智慧教育平台对过程性数据的追踪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多个维度[2]。教师能制订“过程性数据+表现性评价”两维教学评价模式,对过程性数据实行平台“学情分析”,追踪学生对视频播放的频次;对表现性评价参考“项目式学习”资源库的平台案例进行“校园快递站选址优化”数学建模题目设计,需要学生交一份数据的收集、数学建模、结果解释等完整的建模报告,且数学计算准确度、数学模型的合理性、方案实现的可能性三者占3 个比例各 40% ,其余为学生撰写的文字内容所占权重。
数列内容的动态评价促使学生每周都会把错题放在错误题目栏目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制定出每周的讲评内容。教师在第 1 周平台数据统计中通过查看“等比数列求和错题集”,发现错题数量居前的“公比 q=1 时的公式误用”占到了 42%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第 2 周为同学们推送了平台制作的“特殊数列对比”微课程,分别列出等差、等比数列在 q=1 时的通项公式进行对比。第 2 周学生的表现数据显示“错位相减法”学生不知怎么用,操作较为困难(步骤完整率为 58% ),在课堂上教师立刻选择“算法步骤分解”(小组讨论)学习,即把步骤分解为“对齐项”“相减”“化简”并设计步骤检查清单。第 3 周,通过查看课堂回放后发现,利用“同伴互评”的方式检查步骤完整性的学生小组的正确率与教师直接讲解的方式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
总结: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支持下的高中数学双师课堂,线上教师依托平台提供结构化知识框架与动态演示,线下教师通过小组探究、即时反馈引导学生完成概念内化;课后利用平台错题本与分层练习实现精准补弱,形成“预习—课中—巩固”的闭环,提升了教学效率,更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意识与应用能力,为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参考文献:
[1]张艳,魏珊,杨丽.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之探究——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分析[J].数学之友,2025,(09):3-5+10.
[2]吴孝强.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模式探索[J].安徽教育科研,2025,(02):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