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主题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技巧

作者

黄建

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中心校,四川 自贡 643013

摘要:主题图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弱化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还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为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为了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准确把握主题图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主题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都能顺利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主题图教学法;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应用策略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数学教材中加入了非常多可帮助学生学习的主题图,并且这些主题图通常将日常内容、生活环境等为背景,契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可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对此,教师应重视主题图的合理选择,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利用主题图构建出更加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

一、主题图教学法的概述

(一)主题图教学法的概念

主题图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主题为中心,结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卡通形象、图片等方式,构建出多样化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主题图教学法不仅可将教学内容以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还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数学教材正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中,其中加入了非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图,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主题图通常都是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认知水平入手,增强数学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其始终保持充足的学习兴趣。

(二)主题图教学法的特点

主题教学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形式新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数学知识通常都是以文字、数字、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其中部分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主题图则是借助一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展现数学知识,可满足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充足的好奇心,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符合其认识水平和学习水平;其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主题图中通常包含着主干知识、核心知识,这不仅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还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通常情况下,一个主题图中包含着一个主要的知识点,也会涉及两个或三个个别知识点。但所有知识点之间有主线、主题,包含重点知识与核心知识。从这一角度来说,主题图教学法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辅助资源,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合理运用主题图,逐步弱化知识的理解难度。

二、主题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运用生活类主题图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数学教材正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中,其中有很多可帮助学生学习的主题图。为了弱化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教师可选择一些与生活存在紧密关联的主题图,创设出更加真实、形象的生活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合理引导。在分析、研究主题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从中提炼出更多的数学知识,还能总结、归纳数学规律,构建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教师就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发挥主题图的优势,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合理引导。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展示主题图(图1),并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1)认真观察主题图的内容,尝试从中提炼出隐藏的数学知识,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想法;(2)运用恰当的方式描述小强、小娟的位置,分享自己的确认位置的方法。在布置完任务后,教师需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观察时间,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此外,教师还可趁机展示本班的座位图,要求学生运用之前掌握的方法、知识等进行分享和交流,介绍地图中每个学生的位置,锻炼其辨认能力。在综上所述,主题图的应用不仅可弱化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增强数学知识的直观性,还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为其日后学习做好充足准备。

(二)运用实践类主题图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见解,还要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对此,教师可在教学时灵活运用实践类型的主题图,让学生按照图中的内容进行实践和探究,进而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良好发展。

例如,在教学“认识周长”时,教师就可在课堂中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主题图,让学生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逐步夯实其知识基础。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主题图(如图2所示),并由此入手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识图中的这些几何图形吗?你能分享一下周长的知识吗?如何才能计算出主题图上这些图形的周长呢?”对于学生来说,这些主题图不仅可复习之前掌握的旧知识,还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接下来,教师可利用主题图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此时,有的学生选择使用直尺进行测量,还有的学生决定先用绳子围成图形,再测量所用绳子的长度,由此得出图形的长度。教师需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使其在思维碰撞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三)运用童话类主题图

小学生普遍非常喜欢聆听有趣的故事,也能始终保持充足的学习动力。对此,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筛选一些童话故事类型的主题图,逐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小学生在课堂中难以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而教师需契合儿童心理选择合适的主题图,营造出更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教师需在教学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从教学内容出发筛选与童话相关的主题图,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充足准备。教师可先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在一个遥远的森林里,住着三个形状小精灵:尖尖、平平和小胖。尖尖喜欢站得高高的,平平总爱躺得平平的,小胖则圆滚滚很可爱。一天,他们决定合作建造一座梦幻小屋,尖尖做屋顶,平平铺地板,小胖围墙壁,三角形小屋诞生了,坚固又温馨。它们为什么要建造三角形的房屋呢?还有哪些三角形的物体呢?主题图与故事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快速集中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快速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顺利理解三角形的知识点。接下来,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围绕主题图自行设计故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将课堂打造成分享交流会,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编写的与三角形相关的童话故事,并从故事内容出发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教师也可经常性开展多样化的主题图教学活动,鼓励学生选择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主题图,并围绕主题图设计有趣的童话故事、背景故事等,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循序渐进发展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主题图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可弱化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有效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其当前学习、日后发展做好充足准备。对此,教师应在认真解读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主题图,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利用主题图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程景会.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运用主题图教学法[J].读写算,2024,(11):68-70.

[2]韩远龙.主题图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23,(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