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学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
赵红杰
辽宁教育学院 110031
教育生态数字化转型和全球化浪潮影响深刻地重塑了中学教育育人环境。新时期中学生认知特征,学习需求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传统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和内容已经很难适应教学变革的实际需要。教研活动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教研活动的组织模式,实施策略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创新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优化。因此,从时代发展需求出发,分析中学教研活动中存在的实践困境并探寻符合新时期教育发展规律的教研模式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构建学科教研共同体,推进协同合作教研
新时代教育语境下,单一教师或者学校教研力量具有局限性,很难综合处理教学变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构建学科教研共同体就成了提高教研质量的重点。促进协同合作教研需要建立多层次多维度共同体架构。一方面以课题为中心,与本地区相同年级和课程的教师组成校际教研小组进行经常性的联合备课讨论课程标准、教材、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进度的安排等方面借助集体智慧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化[1]。
另一方面,突破学科壁垒,建立跨学科的教研团队,以综合性课程或者项目式学习为目标进行协同研究,如进行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课题时组织地理,生物等学科的学习、化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起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站在不同学科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跨学科的思维。另外,还可搭建线上教研平台以达到资源共享和实时交流的目的,老师可以将教学课件,教学反思和学生作业上传到网上,为共同体的成员提供学习和参考,同时建立在线讨论区对教学难题进行即时讨论,便于信息的迅速流通和思维的碰撞。
二、开展课堂教学微研究,深化教学方法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而课堂教学微研究关注教学细节,以小见大,以点带面。首先,设置微研究的课题围绕课堂导入,提问的思维深度,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课堂评价这几个教学环节选择特定的课题进行月度研究。比如,以课堂提问为研究对象,研究怎样设计富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提问方式,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生。
其次,利用行动研究法让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推行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或者策略,比如利用情境教学法来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及借助案例分析等、角色扮演等形式在记录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反应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举办微研究研讨,老师们一起交流实践经验、一起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如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研究方面,讨论如何进行合理分组,确定小组任务,指导学生进行有效交往等问题,并经过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形成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最后将微研究的成果整理为案例集或者操作指南发表并提供给广大教师借鉴和运用,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推广。
三、建立教研成果转化机制,促进教学实践应用
教研成果的价值在于结合实际转化到教学实践中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研成果转化机制需要构建成果筛选和评估体系。组织专家团队评阅教研成果,在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上综合评价,遴选出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对筛选出的结果,编制详细的转化方案并确定了转化的目标,程序。
比如,结合有关“分层作业设计”的教研成果开发分层作业设计模板、组织教师培训、引导教师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分层作业等,并且在一些学校、班级开展实验。试验期间,通过搜集学生、教师的反馈信息,动态调整分层作业设计。其次要建立成果转化工作激励机制,对于成果转化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师要进行表彰和奖励,比如发放荣誉证书,考核量化时加分等等,以调动教师投身成果转化工作的积极性。另外,还要定期举办成果转化经验交流活动,交流成功案例和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推动成果转化质量持续改进。
四、组织跨校教研交流活动,拓展教研资源共享
不同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各有特色,举办跨地区的教研交流活动可以取长补短。一方面定期组织开展跨地区教学观摩,各县、市校选送优秀教师上公开课展示、课下组织评课议课、授课教师交流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等,听课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的使用和学生的参与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改进意见。教师在观摩学习中可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进行跨校课题的研究与协作,解决教育领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双减”方针下作业设计的优化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研究,开展多所学校的教师联动,建立研究团队、申报项目、分工合作进行研究。科研期间,对研究中的调研资料,数据进行分享,并定期举办课题研讨会,就调研进展和碰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解决方法。另外还可以建立省、市、区、校四级教研资源库,上传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和试题库,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提供丰富的材料,推动区域教育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在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新时期,中学教研活动肩负着推进教学创新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一重大任务。通过建立协同合作机制,注重课堂教学微创新,加强成果转化应用和扩大校际资源共享的实践途径,教研活动能够打破传统局限而获得新的活力。这些探索既是响应时代教育变革要求,也是建设优质中学教育体系的现实支持,凸显教研活动对于优化教育生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边辉.高中“双新”背景下校本深度教研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学,2025,(Z3):11-12.
[2]缪佳.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中学教研组建设路径研究[J].教师,2025,(13):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