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作者

钟余桐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灵山中学

摘要:“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引入,为高中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章详细探讨了该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旨在通过理论学习、技能练习与竞赛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文章首先阐述了“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意义,随后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及家校合作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该模式不仅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其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练赛一体化;高中体育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家校合作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体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或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知识、技能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强调将学习、练习与竞赛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教学过程,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以期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课程设计:构建系统化的教学体系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首要任务是构建一个系统化的教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在于紧密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基本要求,确保体育基础知识、技能练习与竞赛实践三者间的有机融合。高中体育课程涵盖田径、球类、体操等多个项目,内容丰富多样。在课程设计时,务必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实际需求,精心挑选既符合教学大纲又能激发学生热情的教学内容。尤为重要的是,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度整合,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技能练习巧妙结合,让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亲身实践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可首先系统讲解篮球的基本规则、战术布局及实战技巧,奠定学生的理论基础。随后组织学生进行运球、传球、投篮等技能的专项练习,通过反复训练巩固所学。在练习环节,教师还可巧妙设置不同难度和实战情境,以逐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最终通过组织班级或校际间的篮球比赛,让学生在激烈的实战对抗中检验所学技能,进一步磨练竞技水平,培养团队协作和竞技意识。此外鉴于学生体能、技能和兴趣的显著差异,课程设计还需注重教学目标的分层次设定,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获得稳步提升。

二、教学方法: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进中,教学方法的创新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度,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游戏化元素的融入,为体育课堂增添了一抹亮色。在田径项目的短跑训练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了“接力赛”“追逐赛”等趣味横生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锻炼短跑技能。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面对学生体能和技能水平的参差不齐,个性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篮球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对于初学者,教师耐心细致地教授基础运球和传球技巧,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篮球基础;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教师则引入了更为复杂的战术配合和对抗练习,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篮球水平。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确保了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稳步前进。现代科技手段的引入,更是为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教师可以模拟出逼真的比赛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尽情挥洒汗水,享受比赛的乐趣。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更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和无限好奇。

三、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构建一个全面而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这一评价体系需超越传统,不仅关注学生的体能与技能表现,更要全面审视学生的体育素养与综合能力。过程评价在这一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它要求教师细致观察并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包括技能掌握的速度与质量、学习态度的积极与否、团队协作的默契程度以及竞争意识的展现等。通过过程评价,教师能够精准识别学生的优势与短板,进而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支持,助力学生持续进步。同伴评价与自我评价作为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容小觑。同伴评价鼓励学生从他人的视角审视自我,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与影响,从而激发自我提升的动力。自我评价则引导学生深入反思学习过程,培养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为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是构建全面评价体系的另一大支柱。它不仅涵盖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涉及体能、团队协作、竞争意识等多个维度。以篮球教学为例,评价内容可细化为运球、传球、投篮等具体技能,以及球员在比赛中的策略运用、团队协作与竞技状态等。田径项目中,速度、耐力、力量等体能指标同样重要,而团队比赛则更注重团队协作与竞争意识的展现。通过这样全面而细致的评价体系,我们不仅能够更准确地衡量学生的体育素养与综合能力,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成长建议,推动他们在“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不断进步,实现全面发展。

四、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体育发展

家校合作是“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摇篮,其氛围与支持对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体育习惯的培养具有深远影响。学校需强化与家长的沟通桥梁,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体育学习进展与表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体育动态。家长也应主动融入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深入了解孩子的体育偏好与需求,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亲子体育活动是拉近家长与孩子情感距离的绝佳方式。学校精心策划的亲子运动会、亲子健身操等活动,不仅让家长与孩子共享体育锻炼的乐趣,还能在互动中增强体质,培养团队协作与竞争意识。为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和家长应携手制定贴合学生体育兴趣的个性化发展计划。该计划应明确学习目标、规划练习日程、安排竞赛参与等,确保学生在适宜的难度与挑战中稳步提升,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通过家校合作的紧密联动,我们共同为学生的体育成长铺设坚实的基石,让他们在“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茁壮成长,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与成就。

结束语:“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对于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以及加强家校合作,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完善“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为高中体育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红丹."学-练-赛-评"一体化体育教学实施策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5(1).

[2]包维理.高中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考[J].体育画报, 2023:197-198,200.

[3]周晓龙.高中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探讨[J].互动软件, 2023(6):84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