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伤害浅议
刘春超
中国人民解放军91899部队 125000
摘要:机械伤害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安全风险,主要由机械设备运动部件或工具的直接接触引发,包括卷绕、卷入、挤压、飞出物打击、切割等类型。本文系统分析了机械伤害的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防范措施。
关键词:机械伤害;安全操作;防护措施;三不伤害原则;事故预防
在修理工作中,维修人员经常要进行车床、剪板机、角向磨光机等设备和工具的操作使用,如操作使用不当,易发生险情甚至人身伤害,以至留下残疾,甚至失去生命。下面就来谈谈机械伤害以及防范措施,希望能够对修理工作有所帮助。
一、机械伤害的概念
机械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纹、碾、割、刺等形式的伤害。如操作人员被卷入运转的车床、角向磨光机割伤人、剪板机剪断手掌等。各类转动机械的外露传动部分(如齿轮、轴、履带等)和往复运动部分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1]。这类事故往往源于机械的不安全状态或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例如防护装置的缺失、设备的维护不当,以及人员的违规操作等。在机械的正常工作中,或是由于意外启动,这些隐患都可能对人体的安全构成威胁。
二、机械伤害的基本类型
机械伤害的基本类型多种多样,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伤害机制和特点。
(1)卷绕和绞缠。卷绕和绞缠伤害是指作回转运动的机械部件(如轴类零件、联轴节、主轴、丝杠等)在运动过程中,其上的凸出物和开口(如轴上的凸出键、调整螺栓等)将人的头发、饰物(如项链)、衣物等卷缠进去,从而造成伤害。这种伤害往往发生在机械设备未设置或未正确使用防护罩的情况下。当人体部位被卷缠进机械部件时,会受到严重的挤压和摩擦,导致皮肤破损、骨折甚至肢体断裂等严重后果。
(2)卷入和碾压。卷入和碾压伤害是指互相配合的运动件(如互相啮合的齿轮、齿轮与齿条、链与链轮等)在夹紧点将人体部位卷入,或者滚动的旋转件(如轮子与轨道、车轮与路面等)在运转过程中将人体部位碾压造成伤害。这种伤害通常发生在机械设备未设置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失效的情况下。当人体被卷入机械部件之间时,会受到强烈的挤压和摩擦,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甚至死亡。同时,滚动的旋转件也可能将人体部位碾压成重伤[2]。
(3)挤压、剪切和冲撞。挤压、剪切和冲撞伤害是指作往复直线运动的零部件(如相对运动的两部件之间、运动部件与静止部件之间)由于安全距离不够而产生的夹挤、剪切或冲撞伤害。这种伤害通常发生在机械设备未设置安全距离或安全距离不足的情况下。当人体部位被夹挤在零部件之间时,会受到强烈的压力,导致骨折、肌肉损伤等严重后果。同时,剪切和冲撞伤害也可能导致人体部位断裂、破损等。
(4)飞出物打击。飞出物打击伤害是指由于机械部件的断裂、松动、脱落或弹性位能等机械性释放,使失控的物件飞甩或反弹出去,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伤害通常发生在机械设备未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或者机械部件存在缺陷和磨损的情况下。当失控的物件飞甩或反弹出去时,其速度和力量往往很大,足以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如头部、胸部等关键部位的撞击伤。
(5)物体坠落打击。物体坠落打击伤害是指处于高位置的物体在意外坠落时,其势能转化为动能,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伤害通常发生在高处作业未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或者安全防护设施失效的情况下。当高处掉落的物体撞击到人体时,会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如骨折、脑震荡甚至死亡。同时,悬挂的吊挂零件破坏或夹具夹持不牢也可能导致物体坠落,从而引发伤害。
(6)切割和擦伤。切割和擦伤伤害是指切削刀具的锋刃、零件表面的毛刺、工具或废屑的锋利飞边以及机械设备的尖角、利边等形状产生的危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这种伤害通常发生在机械设备未进行打磨处理或防护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当人体接触到这些锋利的物体时,皮肤会被切割或擦伤,导致出血、感染等后果。同时,粗糙的表面也可能导致人体部位被擦伤。
(7)碰撞和刮蹭。碰撞和刮蹭伤害是指机械结构上的凸出、悬挂部分(如起重机的支腿、吊杆、机床的手柄等)以及长、大加工件伸出机床的部分等物件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下对人体产生的伤害。这种伤害通常发生在机械设备未设置防护装置或工人操作不当的情况下。当人体与这些物件发生碰撞或刮蹭时,会导致皮肤破损、肌肉拉伤等后果。同时,这些物件也可能在运动中产生冲击力,对人体造成更严重的伤害[3]。
(三)防止机械伤害的七大注意事项
在工业生产中,机械伤害是常见的安全隐患,为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以下是防止机械伤害的七大注意事项:
1.工作服穿戴要规范:工作服应做到领口、袖口和下摆三紧,以防止衣物被卷入机械设备中,造成卷绕和绞缠伤害。规范的穿戴不仅保护了工作人员免受机械伤害,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2.登高作业必备三件宝:进行登高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网。安全帽能保护头部免受撞击,安全带能防止人员坠落,安全网则能在人员失足时提供最后的保障。
3.起重作业确保三要素:起重作业应严格遵守“十不吊”原则,确保吊装物万一倾覆时有现场保全措施,且大型或危险吊装作业必须有人指挥监护。这能有效防止物体坠落打击和卷入碾压伤害。
3.动设备操作三禁止:严禁触碰擦拭、严禁靠近清扫、严禁违规操作动设备。这些行为极易导致飞出物打击、切割擦伤等伤害,必须严格禁止。
4.设备巡检三手段:通过看设备是否完整、听有无异常声音、闻有无异常气味来巡检设备。这是发现设备隐患、预防机械伤害的重要手段。
5.检修防止设备意外启动:在检修设备时,应首先断电,挂上“禁止合闸”警示牌,并设专人监护或采取检维修人员手持唯一合闸钥匙的硬措施。这能有效防止设备在检修过程中意外启动,造成伤害。
6.堆件存储三防范:防范堆积物倾倒或掉落,确保滚动物件固定牢靠,以及高风险作业如吊装作业有专人监护或指挥,并确保自身和他人均站在安全位置。这些措施能减少物体坠落打击和碰撞刮蹭伤害的风险。
三、机械伤害的防范措施
(一)“三不伤害”原则
“三不伤害”原则是一个简洁而有力的安全理念,它要求在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这一原则强调了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要关心他人的安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二)安全操作十步法
1.专业培训与考试: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掌握设备性能的基础知识,并通过考试合格。这是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基础。
2.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操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镜、防砸鞋等。同时,要确保自己处于良好的身体状态,避免因疲劳、饮酒或疾病等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
3.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查:在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处于正常状态。空车运转是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的有效方法[4]。
4.限制非操作人员进入:危险因素大的机械作业现场应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非本机械作业人员如需进入,必须经过批准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5.严禁用手调整设备:在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人员严禁用手调整机件或进行润滑、清扫杂物等操作。同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6.检修时的安全措施:检修机械设备时,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和设专人监护的制度,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7.危险作业的许可制度:对于登高、吊装、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必须经过许可和现场安全确认后方可进行。这有助于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8.工作结束后的清理工作:工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应关闭开关,退出刀具和工件,并清理工作场地。这有助于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9.非常规作业的批准:对于临时用电、动火、高处作业、吊装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非常规作业,必须经过严格的批准程序,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10.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这有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创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建筑施工机械伤害事故危险性分析[J].安徽建筑,2024,31(11):190-192.
[2]熊兴荣,曾庆贵,张燕,等.起重机械检验过程中的人员伤害风险及其预防措施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4,(14):199-201.
[3]王浩.油田设备机械伤害事故原因及管理对策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4, (S2):100-101.
[4]梅楠.我国制造业机械伤害事故特征及原因分析[J].现代职业安全,2023, (0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