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可行性探究

作者

冯旭

江苏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江苏镇江 212013

Abstract Taking the engineering physics as an example, the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nd out of class is analyzed.Combined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inking in class, practice out of class and participation in subject competitions are performed to realize the“coherent fusion”of curriculum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disciplina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gineering physics

1 引言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以来,我国各大高校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留学生。他们大多数来自对工业和经济发展有强烈渴望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修读我国高等院校的工科专业,希望学成归国服务于本国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客观上来讲他们学成回国后将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发展对华交流的中坚力量[1],这就对我们如何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018 年,教育部颁布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 ( 试行 )》,明确规定在培养来华留学生学科专业水平和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跨文化和全球胜任力 [2]。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面向来华留学生时,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加强人文交流和思想教育。2020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思坦留学生的回信中,再次提出“希望大家多了解中国、多向世界讲讲你们所看到的中国,多同中国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的殷切希望。如果说顶层设计已为来华留学生的育人指明了建设方向和践行目标,那么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内需和全球治理大变局下的外需则使得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尤为凸显。

就内需而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双一流”建设的新时代,我们的“双一流”既要充分彰显中国特色,又要主动融入并有志引领国际高等教育。传统观念把思想政治课作为育人的主干道,认为既然对来华留学生不开设思想政治课,那么思想教育就很难实施。事实上“课程思政”是将所有课堂作为育人的主渠道,通过思政元素和知识要点的有机互融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从而培养一批又一批熟悉“中国故事”、理解“中国态度”、赞赏“中国制度”的知华爱华友人。

从外需来看,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各国对熟悉丝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来华留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术的同时,更希望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精神、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胜任力。另一方面,世界之变促使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创建更加公平、公正和高效的新型全球治理机制。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多个领域逐渐步入世界舞台的中央,吸引了众多国际目光的注视,他们希望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大国主张和“治大国如烹小鲜”等“中国方案”,而这些都来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 来华留学生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高教传统观点认为中国思政教育的对象不适用于外籍人士,我们要培养的是“国际化”人才。但“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并不只是重视西方文化 [3-5],对于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我们更应注重中国思想和文化的输出。《大学物理》作为工科专业中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是来华工科留学生的必修科目,其物理思想和科学内涵不仅对于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不可或缺,亦对来华留学生科学观和世界观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工科《大学物理》为例,课堂和课外均可实施课程思政。

3.1 课堂思政精于思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课堂已成为常态,微视频等电子资源丰富了课堂思政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学习康普顿效应时,通过微视频介绍康普顿的杰出研究生、中国物理学家吴有训的事迹。让学生知晓吴有训在异国他乡求学期间不囿于成规、善于思考、勤于实验,对康普顿效应的研究和论证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解释吴有训关于谱线强度的两条实验规律。这些物理学史料的穿插教学,可以丰富留学生的精神世界、也能够促进留学生对于物理研究方法的学习和理解,更能让他们认识到中国科学家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3.2 课外思政勤于实践

《大学物理》中有些理论和定律借助实验验证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与教学内容同步的实验环节必不可少,例如讲授等厚干涉时可带领留学生实际操作牛顿环与劈尖实验,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通过介绍牛顿因为与胡克之间的私人恩怨执意用微粒说来解释牛顿环现象的故事,教育学生对待科学问题须严谨求实,来不得半点任性。与此同时,应积极鼓励来华留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等赛事交流。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和各高校举办的大学物理竞赛是物理爱好者们竞技的舞台,近年来更是越来越多地看到来华留学生的身影。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其物理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已经得到很大提高,鼓励他们观摩学科竞赛并积极组队报名参与,不仅能将外在的学习压力转化为内在的竞技动力,提高来华留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潜移默化地让来华留学生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高校学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实现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相干融合”。

4 结束语

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有机结合,为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智慧,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何 敏, 肖传云. 来华留学生工科《大学物理》全英文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理念实践与探索 [J]. 物理通报 , 2019, 38(4):7-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教育部关于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的通知 [EB/OL]. (2018-10-09)

[3] 刘尧 .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十大误区 [J]. 中国高校科技 , 2012, 4: 42-44.

[4] 周茹 , 郑婕 , 汪静 , 等 . 来华医学留学生教学模式和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探索——以“药理学”课程为例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2,(19): 173-176.

[5] 刘晓健 , 张玲 , 马戬 , 等 . 思政教育在来华留学生药理学教学中的探索 [J]. 继续医学教育 , 2024, 38(11):122-125.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B/2022/01/129);江苏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2022SZZD013)

作者简介:冯旭,女,副教授,主要从事物理学教育工作,180335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