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应用的理性思考
窦军
乌海市第九中学 016000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加普遍。信息技术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在广大中学教师同仁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又为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带来了可观的提升。但在此之中部分教师并未正视信息技术,过于依赖信息技术,使得课堂效率与质量有所降低。笔者理性思考了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教学;应用;思考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之下,科技有着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而其中的信息技术在此之中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运用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与促进作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率,能把知识用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但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并未得到正确看待信息技术与应用,影响了教学的成效。
一、对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应用的理性思考
(一)教学手段与教学思想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而言,其基础是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是以学生为主体,并发挥学习主体作用,而教育技术的运用重点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且要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供学生参与其中并高效、高质量学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同时培养其素质、发展其智能。部分教师认为,教育手段便代表了教学优劣,教育手段的先进等于教育思想的先进,这就是符合改革的理念;在一些评级中,无论教者的教学效果如何,教法、教态、语调语音等是怎样的,若不用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便很难评奖;还有部分教师觉得多媒体内容越多、形式越多,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就能提升明显,还出现了课堂教学就必须要有多媒体辅助的现象,但其多媒体课件中只是图片、文字,而多媒体教学也流于形式,并未起到效果[1]。
多媒体是教学手段,是教师辅助教学的工具。若想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只是用另一个方式来表现教师想呈现给学生的内容,并把教学目标、内容等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其价值。
(二)多媒体辅助性的问题
信息技术形成的多媒体教学是在教师授课之中,把握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细致且缜密的教学设计,合理地针对教学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并进行运用,要与传统或常规的教学手段、方式进行结合,进而达成互补的效果,让学生通过多种媒体信息对教师所传授和表现的内容抱以较高兴趣,全身心投入精力于当前课堂学习之中。多媒体是信息技术所形成的现代教学工具,是一种教学手段,其作用是辅助教学。部分教师却说多媒体是教学成效的捷径,进而过于利用和追求多媒体,用以开展课堂教学,还出现了课堂中心是多媒体的现象,学生与教师围着多媒体课件“转”,机械的观看设计好的一页页课件,教师在其中进行解说,把多媒体当作了演示工具。这种方式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机械背记并无区别,不过是换个形式、换个“花样”的灌输教育,教师也难以顾及学生瞬间产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这既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又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让课堂教学偏离教学目标[2]。
现代化教育体系中的教育理论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注重对其进行认知方法培养,而教育技术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让其掌握发现与探究的方法,进而更好地获取知识。教学方式须以此为导向,而多媒体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让学生收到新信息并更好地吸收与掌握的工具。应是助益学生,而非教师演示的工具。教师应当意识到应该怎样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怎样发挥自身作用,进而设计出精彩的教学过程,并辅以多变且灵活的操作,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价值。
(三)投影与板书问题
当前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脱离了黑板和粉笔,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传统教学中的黑板有着多媒体教学难以替代的作用,黑板能够即时重现,随讲随写、画的方式演示,而其内容可以方便的修改、增删,教师也会在授课中突然迸发出灵感,这些灵感对于教学而言极为重要,多媒体是程序化的,缺少了时效性,单纯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不能把灵感付诸于现实。除此之外,优秀的板书有着理清提纲的效果,学生抬头看一眼便可以加深对当前课堂知识重点的印象,但多媒体是固化且动态的。另外板书在书写之中,学生能跟着教师的思维随着板书而跟随思考与学习,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教师用多媒体机械地程序化教学,弃用板书,也会影响到掌握学生思维,画面若切换得过快,学生只能“走马观花”,也记不了笔记。所以,单纯用多媒体进行演示的教学把双向交流变成了灌输式教学。
二、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一)发挥多媒体课件价值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若对一节课产生兴趣,那么便会主动进行学习,“忘我”地投入到学习知识中。因此,教师应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知识辅助手段,一种内容的表现形式,而后结合教材、教学目标、学生自身特点后,以学生兴趣爱好为教学切入点并进行教学导入,促使学生在教师开始授课后以积极且精力集中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感,发挥自身主动性,在学生较好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对人物形象教学时,把多媒体课件当作辅助,向学生展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人物图片、介绍视频等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再基于此进行当前课程的授课,再用板书梳理当前课程的重点内容,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再通过黑板的重点内容提示梳理脑海中的知识脉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3]。
(二)用多媒体进行互动
在中学的学科教学之中,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能产生较高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除了师生互动之外,也要重视生生互动,让学生共同对同一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才能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也才能充分锻炼其问题解决力[4]。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互动教学时,应当意识到多媒体之作用是把教师讲解的抽象内容以生动、直观的具象化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的感官在课堂与知识进行互动,加强对教师讲授内容的认知,加深理解深度与印象。例如,教师讲解《黄河大合唱》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唱曲、播放黄河的视频、组织朗诵《黄河大合唱》词,促使学生能够直观且清晰地感受到黄河之蕴,进而对知识点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师再结合所播放内容进一步讲解课文中蕴含的内涵。教师用多媒体进行互动教学,用以辅助课堂教学之下,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更快地理解课文内涵。
(三)用微课培养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用微课制作包含知识点、难点的形象化课件,微课有着短小精悍却蕴含充足“养分”的特点,促使学生得以碎片化学习、复习,深入理解、掌握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减轻其学习压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在此之中逐步养成。教师提前结合课程知识点与重点,制作出条理清晰,内容简练却深入的微课视频,通过微信、QQ等软件在课下发给学生或课前布置给学生观看、学习,促使学生能够紧跟教师思路,针对性听取理解薄弱的知识点,加深掌握,解决疑惑。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培养学生爱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之,信息技术对于中学教学而言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但教师应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以正确的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形成互补的状态,进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率,并在此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郭志鸿.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优化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20(52):36+38.
[2]张俊俊,任彦良.创客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探索与实践[J].才智,2020,(14):80-80.
[3]罗序滔.浅析"SPOC+翻转课堂"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0(42):137-138.
[4]方静.创客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探索与实践初探[J].好家长,2019(29):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