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究

作者

宗世雪

泰安市实验学校万境水岸小学 271000

一、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现状与问题

当前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存在多重困境:教学理念层面,部分教师仍以应试为导向,重词汇语法与书面知识教学,轻口语交际训练,课堂中口语实践时间严重不足;教学方法层面,“填鸭式”传统模式占据主导,口语教学局限于跟读、背诵,缺乏趣味性与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学生动力层面,由于真实语言环境缺失、激励机制不足,学生普遍存在“不敢说、不愿练”的心理,口语能力提升缓慢;评价体系层面,过度依赖笔试成绩,缺乏科学、系统的口语评价标准,既无法精准衡量学生口语水平,也难以推动教师重视口语教学环节,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制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目标

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旨在通过多元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口语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规范语音语调、丰富词汇语法,实现清晰、准确、流利的语言表达;创设真实或模拟语境,培养学生理解他人意图、表达自身需求的交际能力,同时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并通过持续练习与成功体验,逐步消除学生口语表达的畏难心理,建立语言学习自信心,使其能够在各类场合自信、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全面提升英语综合素养。

三、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元策略构建沉浸式口语交际环境。在情境创设方面,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围绕购物、问路等主题,打造真实或模拟场景,如布置教室为“商店”开展角色扮演,让学生直观感受英语的实用价值,激发交际意愿;教学方法上,综合运用游戏教学、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多样化形式,以“单词接龙”“英语短剧表演”等趣味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互动协作中锻炼口语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课堂互动环节,教师需精心设计兼具启发性与层次性的提问,兼顾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交流,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全方位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后口语活动

课后可通过多元路径延伸口语学习场景。学校成立英语社团,组织英语角自由对话、演讲比赛、歌曲演唱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激发学习热情与竞争意识,提升口语表达和舞台表现力;教师推荐适配的英语动画片、电影、绘本及学习 APP 等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视听、阅读感受语言魅力,利用 APP 跟读、模仿、对话功能强化发音训练;同时创新作业形式,布置英语自我介绍录制、故事讲述、家庭或学校介绍等口语实践任务,促使学生课后持续练习,在真实表达中巩固口语能力,实现课堂学习与课后实践的有机衔接。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口语教学能力

通过构建“外部赋能 + 自主提升”双驱动模式,全面提升教师口语教学专业水平。学校层面,一方面定期组织专业化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围绕英语口语发音规范、创新教学策略、跨文化交际知识及课堂活动设计等核心内容开展讲座与授课,助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口语教学教研活动,以集体备课凝聚团队智慧优化教学方案,借听课评课促进教师相互学习、查漏补缺,通过教学反思推动经验沉淀与能力迭代。教师自身则需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主动参与校外口语培训课程,利用教学视频、专业书籍等资源拓宽知识边界,并积极投身教学实践与研究,探索契合小学生特点的口语教学创新方法,从而为高质量口语教学筑牢师资根基。

(四)完善评价协同机制,构建家校共育生态

构建科学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体系,需整合评价与家校协同两大关键要素。在评价体系层面,推行“多元主体 ⋅+ 多样方式 + 全程跟踪”的立体化评价模式:打破单一教师评价局限,纳入学生自评、互评及家长评价,从准确性、流利性、交际能力、学习态度等多维度全面考量;采用课堂表现观察、口语测试、作业评估、活动表现评价等多样化方式,通过朗读、对话、演讲等形式动态监测学生口语发展;建立成长档案,记录课堂发言、作业成果、活动影像等过程性资料,定期分析反馈,实现精准指导。在家校协同层面,搭建紧密沟通桥梁,通过家长会、线上平台等渠道及时反馈学习情况,普及口语教学理念;引导家长深度参与,鼓励亲子共赏英语影视、共读绘本、日常简单对话,营造浸润式家庭语言环境;组织英语亲子表演、家庭手抄报比赛等特色活动,强化家校联动,既增进亲子情感,又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场景,以评价驱动与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稳步提升。

四、构建多维协同保障体系,护航口语教学实效

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落地实施,需构建政策引领、资源整合、制度约束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政策层面,教育部门需强化顶层设计,通过出台专项政策明确口语教学核心地位,制定细化的教学指导标准,并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语音室、多媒体设备等硬件设施,充实英语学习资源库,为口语教学筑牢物质基础。资源层面,学校应主动拓宽资源获取路径,深度挖掘教材资源的同时,广泛整合英语儿歌、影视片段等多元素材,并积极联动校外机构与社区,引入外教资源、开展英语夏令营等特色活动,构建沉浸式、多样化的学习场景。制度层面,建立健全口语教学管理规范,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与评价标准,将口语教学成效纳入教师考核体系,通过定期检查评估激发教师教学动力;同时设立学生口语奖励机制,对表现优异者予以表彰,形成师生双向激励的良性循环,全方位保障口语教学高质量推进。

五、结论

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育,是贯穿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命题,亦是落实素质教育、接轨全球化语境的必然要求。当前教学实践中,传统模式的局限性与学生语言能力发展需求间的矛盾,凸显出系统性改革的紧迫性。这一目标的实现,绝非单一主体或局部策略所能达成,而是需要教师、学校、家庭与社会凝聚共识、协同发力。面向未来,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仍需持续探索与创新。教育工作者应秉持开放态度,结合时代需求与学生特点,持续优化现有策略、开拓新兴路径,以更高质量的教学实践推动小学英语口语教育迈向新台阶,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语言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袁敏.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探讨[J].文渊(小学版),2022(3):541-543.DOI:10.12252/j.issn.2096-6261.2022.03.181.

[2]曹玉芬.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电脑校园,2023(41):203-205.

[3]刘丽英.小学英语课堂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现状分析[J].考试周刊,2023(3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