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
熊高
身份证号:610126198405232811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地下室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储存、停车及设备安置等多种功能。然而,地下室长期处于地下潮湿环境,极易受到地下水、雨水及土壤中水分的侵蚀,若防水施工不当,会导致地下室出现渗漏现象。地下室渗漏不仅会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造成室内装修损坏、设备故障,还会降低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威胁建筑安全。因此,掌握先进、可靠的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对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也在持续创新与完善,深入研究这些技术并合理应用,成为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地下室防水施工的基本原则
(一)防排结合原则
防排结合是地下室防水施工的重要原则。“ 防” 是通过采用合适的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在地下室结构表面形成连续、封闭的防水屏障,阻止水分渗透;“ 排” 则是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将可能渗入地下室的水分及时排出。在施工中,既要重视防水构造的设计与施工,如选择高性能的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材料,做好节点部位的防水处理,又要构建有效的排水体系,如设置排水沟、集水井等,使防与排相互配合,共同保障地下室的防水效果,避免因积水导致防水失效。
(二)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水文状况以及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存在差异,因此地下室防水施工需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施工前,需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勘察报告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地下水的水位、水质、流向等情况,以及土壤的特性。根据这些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防水方案和材料。例如,在地下水位较高、水压较大的地区,应采用抗渗性能强的防水混凝土和外防外贴法等防水施工工艺;对于有特殊使用要求的地下室,如储存精密仪器的地下室,需加强防水防潮措施,确保满足使用需求。
(三)综合治理原则
地下室防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和部位,需要遵循综合治理原则。从地下室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到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工序,再到后期的维护管理,都要进行全面考虑。在设计阶段,合理确定地下室的防水等级,优化结构形式,避免因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防水薄弱点;施工时,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注重细节处理,如阴阳角、变形缝、施工缝等部位的防水加强;工程竣工后,建立完善的维护制度,定期检查防水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防水问题,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防水管理。
二、地下室防水施工的核心技术要点
(一)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防水混凝土是地下室防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地下室的防水性能。在防水混凝土施工中,首先要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选用强度等级合适、安定性良好的水泥,级配合理的砂石骨料,并合理掺加外加剂,如减水剂、膨胀剂等,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抗渗性和抗裂性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控制好浇筑速度和高度,避免出现离析现象,采用分层连续浇筑的方式,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同时,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及时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规定要求,防止混凝土因失水产生裂缝,影响防水效果。
(二)防水涂料施工技术
防水涂料施工具有操作简便、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地下室防水中应用广泛。施工前,需对基层表面进行处理,确保基层平整、干燥、干净,无油污、灰尘等杂物。根据不同类型的防水涂料,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如涂刷法、喷涂法等。在涂刷或喷涂过程中,要控制好涂料的厚度和均匀度,一般需分多次进行施工,确保涂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同时,要注意涂层之间的间隔时间,保证前一遍涂层干燥固化后再进行下一遍施工。对于阴阳角、管根等部位,需进行附加层处理,增强这些部位的防水能力。
(三)防水卷材施工技术
防水卷材是地下室常用的防水材料之一,其施工技术要点在于卷材的铺贴。铺贴前,要对基层进行验收,确保基层符合施工要求。根据卷材的类型和特点,选择热熔法、冷粘法或自粘法等施工工艺。在铺贴过程中,要注意卷材的搭接宽度和方向,保证卷材之间的连接牢固、密封良好,避免出现翘边、空鼓等现象。同时,要处理好卷材与基层、卷材与卷材之间的粘结,确保防水卷材与基层紧密贴合,形成完整的防水体系。对于立面和平面交接处等特殊部位,要进行加强处理,提高防水性能。
三、地下室防水施工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策略
(一)常见问题分析
地下室防水施工中常见渗漏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多个方面。从材料角度看,防水材料质量不合格,如防水卷材厚度不足、拉伸强度不够,防水涂料粘结性能差等,会直接影响防水效果;在施工方面,施工工艺不当,如防水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施工缝处理不合理,防水卷材铺贴不规范、搭接长度不足等,容易形成渗漏通道;此外,设计不合理,如未充分考虑地下室的防水需求,防水等级确定不当,节点构造设计不完善等,也会导致地下室出现渗漏现象。
(二)材料质量控制策略
为确保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必须加强材料质量控制。在材料采购环节,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严格审核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建立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对不合格材料坚决退场处理。同时,要注意材料的储存和保管,避免材料因受潮、受污染等原因影响性能,确保防水材料在使用时处于良好状态。
(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策略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是地下室防水施工的关键。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质量职责,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加强对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检查和验收,上一道工序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加强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如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采取专项防水措施,确保这些部位的防水质量。同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记录,为工程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结束语
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是保障地下室正常使用和建筑结构安全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防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等基本原则,准确把握防水混凝土、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施工技术要点,针对常见问题采取有效的材料质量控制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发展,建筑行业应持续关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不断提升地下室防水施工水平,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月川,刘孟昕.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25,38(03):54-55+58.
[2]申晓明,刘铭昌.房建工程建设中的地下室底板防水施工技术[J].中华建设,2023,(08):139-141.
[3]周天保.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2,49(14):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