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通信电源系统谐波抑制与功率因数校正的集成优化技术

作者

杜晓帆

北京易达新电气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身份证号:130185199001191814

在通信电源系统中,大量非线性设备如开关电源、整流器、UPS(不间断电源)等的使用,是谐波产生和功率因数降低的主要原因。非线性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其电流和电压之间不再保持线性关系,导致电流波形发生畸变,产生大量高次谐波。以开关电源为例,其内部功率开关器件的高频通断特性,使得输入电流呈现脉冲状,包含丰富的谐波成分。谐波的存在会对通信电源系统造成诸多危害,一方面,谐波电流会增加线路损耗,导致设备发热,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谐波电压会干扰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影响信号传输质量,甚至引发设备故障。同时,功率因数降低使得电源设备的视在功率增大,无功功率增加,造成电网资源浪费,增加供电成本,还可能引起电网电压波动和三相不平衡等问题,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 传统谐波抑制与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局限性

传统的谐波抑制技术主要包括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无源滤波通过电感、电容和电阻等元件组成的滤波电路,对特定频率的谐波进行吸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运行稳定等优点。然而,无源滤波存在滤波特性受电网阻抗影响大、容易与电网发生谐振、只能针对特定频率谐波进行滤波等局限性,且对高次谐波的抑制效果较差。有源滤波则是通过检测谐波电流,生成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补偿电流来抵消谐波,能够实时跟踪谐波变化,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滤波效果,但有源滤波存在成本高、控制复杂、可靠性相对较低等问题。在功率因数校正方面,传统的方法有相控整流技术和无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相控整流技术通过控制晶闸管的触发角来调节输出电压,但会产生较大的谐波污染,且功率因数提升效果有限;无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利用电感、电容等元件改善电流波形,提高功率因数,但存在体积大、重量重、校正效果不理想等缺点。这些传统技术在单独应用时,往往只能解决谐波抑制或功率因数校正其中一个问题,难以同时满足通信电源系统对谐波抑制和功率因数校正的要求。

2. 谐波抑制与功率因数校正集成优化技术的原理与优势

谐波抑制与功率因数校正集成优化技术旨在将谐波抑制和功率因数校正功能集成于同一装置或系统中,通过合理的拓扑结构设计和控制策略优化,实现二者的协同工作,同时解决谐波污染和功率因数低的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和控制电路,对通信电源系统的输入电流和电压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通过调整电流波形,使其尽可能接近正弦波,并与电压保持同相位,从而降低谐波含量,提高功率因数。与传统技术相比,集成优化技术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它避免了传统技术分别独立实施带来的设备重复配置和成本增加问题,减少了系统体积和重量;另一方面,通过集成控制,能够实现更高效的谐波抑制和功率因数校正效果,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此外,集成优化技术还便于实现智能化控制和远程监控,提升系统的管理和运维效率。

3. 集成优化技术的关键实现途径

集成优化技术的实现涉及拓扑结构设计、控制策略优化和智能算法应用等多个关键方面。在拓扑结构设计上,可采用新型的电力电子拓扑,如交错并联 Boost 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图腾柱无桥 PFC 电路等。交错并联 Boost PFC 电路通过多个 Boost 电路并联运行,能够有效降低输入电流纹波,提高功率因数,同时减小电感和电容的体积;图腾柱无桥 PFC电路去掉了传统 PFC 电路中的整流桥,减少了功率损耗,提高了电路效率。在控制策略方面,常用的有电压外环电流内环双闭环控制策略,电压外环用于稳定输出电压,电流内环用于控制输入电流跟踪电压波形,实现功率因数校正和谐波抑制。为进一步提高控制性能,还可采用滑模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先进控制策略。滑模控制具有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强等优点,能够快速跟踪电流变化,有效抑制谐波;模型预测控制则通过对系统未来状态进行预测,选择最优的开关状态,实现精确的电流控制。此外,智能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也可应用于集成优化技术中,通过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性能和适应性。例如,利用遗传算法对控制参数进行全局搜索和优化,能够找到最优的控制参数组合,提升系统的谐波抑制和功率因数校正效果。

4. 集成优化技术的应用案例与效果分析

在实际通信电源系统中,集成优化技术已得到一定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某通信基站采用了基于交错并联 Boost PFC 电路的集成优化装置,对其开关电源系统进行改造。改造前,系统输入电流谐波含量较高,功率因数仅为 0.75,大量谐波注入电网,影响周边设备正常运行。安装集成优化装置后,通过电压外环电流内环双闭环控制策略,系统输入电流谐波含量显著降低,THD(总谐波失真)从原来的 25% 下降至 5% 以下,功率因数提升至 0.98 以上。经过长期运行监测,该基站的设备故障率明显降低,电能消耗减少约 15% ,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也改善了电网的电能质量。另一大型数据中心在其 UPS 系统中应用了基于图腾柱无桥 PFC 电路和模型预测控制的集成优化技术,不仅实现了高效的谐波抑制和功率因数校正,还提高了 UPS 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可靠性,保障了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验证了集成优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结束语

通信电源系统谐波抑制与功率因数校正的集成优化技术是解决通信电源系统电能质量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将谐波抑制和功率因数校正功能集成,采用合理的拓扑结构、先进的控制策略和智能算法,能够显著提升通信电源系统的性能,减少谐波污染,提高功率因数,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随着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智能算法的不断发展,集成优化技术将在通信电源系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未来,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集成优化技术的优化设计方法,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成本,推动通信电源系统向绿色、高效、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满足通信行业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和对电能质量日益严格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壮.氮化镓 Boost 功率因数校正器高效率控制策略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23.

[2]马天翼,韩佔运.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06):218-219.

[3] 梁建军. 解析通信电源系统的谐波抑制和治理[J]. 中国新通信,2014,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