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与挑战
杨俊
南京市新城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引言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推动城市化进程、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与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不断增长,建筑行业项目规模持续扩张,建设内容日益复杂,涉及多专业协同、多环节衔接,对项目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入探究工程管理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现状、面临挑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对提升建筑行业管理效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工程管理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一)项目规划阶段的应用
项目规划阶段是建筑项目的起始环节,工程管理在此阶段承担着战略决策与蓝图绘制的核心任务。首先,需深入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通过对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地理区位、技术条件等多维度因素的综合分析,明确项目的功能定位与建设必要性。在确定项目可行后,进一步细化项目目标,涵盖建设规模、质量标准、工期要求、投资预算等核心指标,为项目实施提供清晰导向。同时,基于项目目标,编制详尽的项目计划,包括进度计划、资源计划与资金计划。进度计划需合理划分项目阶段,确定关键里程碑节点,构建科学的进度网络;资源计划要精准预估人力、材料、设备等资源需求,制定资源供应与调配方案;资金计划则需对项目全周期资金流动进行规划,确保资金链稳定。此外,工程管理还需全面识别项目潜在风险,如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等,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为项目顺利推进筑牢风险防线。
(二)施工过程管理的应用
施工过程是建筑项目从蓝图转化为实体的关键阶段,工程管理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中枢调控作用。进度管理方面,建立动态监控机制,通过定期收集实际进度数据,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并采取针对性纠偏措施。可通过调整施工顺序、增加资源投入、优化施工工艺等方式,确保项目工期目标的实现。质量管理上,构建全面的质量管控体系,从原材料进场检验、施工工序验收,到成品保护,实施全过程质量监督。制定严格的质量验收标准与检验流程,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培训与技术交底,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质量要求。安全管理是施工过程的重中之重,工程管理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加强施工现场安全巡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与应急演练,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营造安全有序的施工环境。
二、工程管理在建筑行业中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革新带来的挑战
当前,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建筑行业加速渗透,为工程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BIM 技术可实现建筑信息的三维可视化与全生命周期管理,物联网能够实现施工现场设备与环境的实时监控,但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行业内多数工程管理人员缺乏对新兴技术的系统学习与实践经验,难以将新技术有效融入项目管理流程,导致技术应用浮于表面,无法充分发挥其效能。此外,新技术应用过程中还面临数据安全风险,如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以及不同技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增加了工程管理的技术难度与管理复杂性。
(二)人才短缺与素质不足的挑战
工程管理的专业性与综合性决定了其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但当前建筑行业面临严重的人才供需矛盾。一方面,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有限,课程设置与行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脱节,导致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难以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另一方面,行业内现有工程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对现代管理理念与技术的了解,管理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经验层面,难以应对复杂项目管理需求。同时,建筑行业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工作强度大,人才竞争激烈,导致优秀人才流失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工程管理人才短缺问题,制约了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管理模式与协调难度的挑战
传统工程管理模式呈现出碎片化、分散化特征,各参与方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协同效率低下。在建筑项目中,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基于自身利益诉求,在项目目标、管理方式、工作流程等方面存在差异,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与沟通平台,容易出现信息孤岛与工作断层现象。在项目变更管理、质量争议处理等环节,由于职责划分不明确,常出现责任推诿问题,影响项目推进效率。
三、应对工程管理在建筑行业中挑战的策略
(一)加强技术应用与创新
建筑企业应将技术创新作为提升工程管理水平的核心驱动力,加大在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投入。建立完善的技术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工程管理人员参加 BIM 技术、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应用等专题培训,提升其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探索适合建筑行业特点的工程管理新技术、新方法。在项目实践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如利用 BIM 技术进行碰撞检测与施工模拟,通过物联网实现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等。同时,加强技术应用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手段确保数据安全,解决系统兼容性问题,为新技术应用创造良好环境。
(二)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
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从高校教育、企业培训、行业交流等多维度着手,提升工程管理人才素质。高校应优化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实习实训、联合培养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工程管理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与管理能力提升课程。
(三)创新管理模式与加强协调
积极引入先进的工程管理模式,如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总承包等,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壁垒,实现项目管理的一体化、集成化。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通过整合项目策划、设计管理、招标代理、工程监理等服务,为业主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服务,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与决策科学性。项目管理总承包模式则由总承包单位对项目进行全面管理,统筹协调各参与方关系,减少管理界面,提升项目整体管控能力。同时,搭建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项目信息的实时共享与协同管理。明确各参与方的职责与权限,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与协作规范,建立定期沟通会议机制与联合工作小组,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各方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四、结束语
工程管理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尽管当前工程管理在建筑行业面临着技术、人才、管理模式等诸多挑战,但随着行业对工程管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强化人才培养引进、创新管理模式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能够逐步克服困难,提升工程管理水平。未来,建筑行业将持续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工程管理也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与方法,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推动建筑行业在新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匡大坤. 精细化管理在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 居舍, 2021,(18): 141-144.
[2]周志武, 蔡建峰. 精细化管理在住宅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居舍, 2023, (18): 169-172.
[3]何小华. 绿色施工理念下的住宅建筑工程管理策略探讨[J]. 居舍,2022, (17): 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