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社团通剧传承的成效评估研究
曹钰
南通市通州区南山湖小学 226300
摘要:本文聚焦于小学音乐社团中地方戏曲通剧的传承,结合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传统文化教育目标,通过对相关教学实践的分析,评估其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成效。研究发现,通剧融入小学音乐社团教学,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还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和文化传承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小学音乐教育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小学音乐社团;通剧传承;成效评估;文化教育
一、引言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通剧作为地方特色戏曲,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和文化内涵。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引入通剧,不仅能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还能在学生心中种下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多次强调 “弘扬本土文化” 的教学理念,为通剧融入社团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探索将地方戏曲融入音乐社团活动,期望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此背景下,对小学音乐社团通剧传承的成效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通剧传承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在小学音乐社团开展通剧教学,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效果显著。通剧独特的唱腔、丰富的旋律以及多样化的节奏,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音乐学习素材。结合苏教版教材中 “音乐与生活” 单元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通剧唱腔与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相联系,加深理解。通过学习通剧唱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戏曲音乐中对气息运用、音准把握和音色塑造的要求,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演唱技巧。例如,在学习通剧经典唱段《陈英卖水》时,学生需要反复练习特殊的行腔转调,这一过程促使他们不断调整呼吸,精准控制音高,逐渐掌握戏曲演唱中的韵味表达,使演唱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通剧表演中的伴奏乐器,如锣、鼓、钹等,有着强烈的节奏感和独特的表现力。学生参与通剧社团活动,有机会接触并学习演奏这些乐器,通过练习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以及参与合奏配合,能够显著增强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在社团排练中,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剧情和唱腔,运用乐器打出相应的节奏型,这不仅锻炼了他们对节奏的敏感度,还培养了与他人协作演奏的能力,使他们对音乐的整体感知更加敏锐和全面。
通剧的学习过程还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接触的音乐形式多以现代音乐和经典音乐作品为主,而通剧作为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艺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音乐宝库的大门。学生在学习通剧的过程中,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音乐风格,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了对音乐多元性的认知,从而提升了音乐审美能力。
三、通剧传承对校园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通剧融入小学音乐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学校可结合苏教版教材 “校园艺术节” 相关活动设计,通过举办通剧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通剧表演比赛、通剧文化展览等,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在校园中,通剧元素随处可见,如教学楼走廊上张贴的通剧脸谱、经典剧照,以及校园广播中播放的通剧选段,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通剧文化的熏陶。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校园文化更具特色和底蕴。
参与通剧社团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也十分突出。通剧表演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从唱腔配合到身段动作,从乐器演奏到舞台布景,每个环节都需要社团成员密切配合。在排练和演出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相互支持,共同为呈现一场精彩的通剧表演而努力。例如,在筹备校园文化节通剧演出时,学生们分工负责服装制作、道具准备、台词打磨等工作,在协作中提升了沟通能力。这种团队协作的经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通剧表演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站在舞台上,面对观众进行表演,学生需要克服内心的紧张和恐惧,将自己所学到的通剧知识和表演技巧充分展现出来。每一次成功的表演都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逐渐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在面对其他挑战时也能更加从容自信。同时,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表情、动作、唱腔等多种方式塑造角色,表达情感,这一过程锻炼了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通剧传承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成效
通剧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小学音乐社团中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意义。通过学习通剧,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民俗、语言等文化元素。通剧的剧目往往取材于地方民间故事、传说,这些故事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例如,通剧《安安送米》讲述了孝道故事,与苏教版教材中 “传统美德” 主题相契合,学生在学习唱段的同时,也接受了品德教育。学生在学习通剧的过程中,如同穿越时空,与先辈们进行对话,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的培养尤为重要。小学音乐社团中的通剧传承教育,让学生从小接触和了解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当学生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将伴随学生一生,使他们在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时,能够坚守本民族文化的立场,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剧传承教育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小学音乐社团的学生在参与通剧演出和交流活动时,将通剧这一地方文化带到了更广阔的舞台。无论是在学校之间的文艺交流活动中,还是在社区文化活动中,通剧表演都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引发了他们对地方戏曲文化的兴趣。通过学生的表演,更多的人了解到通剧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为通剧的传承和发展赢得了更广泛的社会支持,也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五、结语
小学音乐社团通剧传承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剧传承教育不仅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也为小学音乐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尤其与苏教版教材的教学目标高度契合。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如专业师资不足、教学资源有限等。未来,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通剧传承教育的支持力度,通过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丰富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持续推动通剧在小学音乐社团中的传承与发展,让这一古老的地方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课 题“地方戏曲通剧在小学音乐社团教学中的融合传承实践研究”编号 ZD2023164 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小莹.戏曲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研究[D]. 山东艺术学院, 2023.
[2] 张亚丽.20世纪以来河南省豫剧教育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22.
[3] 陈瑶.“非遗短箫进校园”现状调查研究[D]. 延边大学, 2021.
[4] 乔子颖.学校教育视域下扬剧的传承模式研究[D]. 扬州大学, 2021.
[5]吴孔荣.开展社团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9,(3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