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作者

符润良

身份证号码:460103199204202116

引言

建筑工程作为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涉及众多工序与环节。在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测量工作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从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到具体的施工过程,再到最后的竣工验收,精准的测量数据为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可靠的依据。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测绘技术不断创新与完善,各类先进的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测量工作的效率与精度,有力地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1 测绘新技术概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 测绘技术也迎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在传统测绘方法的基础上 , 一系列先进的测绘新技术应运而生。其中 , 卫星定位技术、无人机测绘技术和测量机器人技术尤为引人注目。卫星定位技术利用卫星信号实现高精度的空间定位, 打破了传统测绘受地形限制的瓶颈。这项技术以其定位精确、作业范围广、实时性强等优势 , 在工程控制测量、地形测绘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无人机测绘技术通过在无人机上搭载高分辨率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等传感设备 , 实现对地物的快速获取与建模。它灵活机动、精度较高 , 更能胜任复杂地形环境下的测绘任务。而测量机器人技术则充分发挥了机器人的自主性与智能性 , 通过与各类测量仪器的集成应用 , 可在危险或不便人工作业的环境下开展高效测量。

2 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2.1 收集工程数据信息

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数据收集过程中,数字化测绘技术通过多种设备和技术手段实现精确、全面的信息获取,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无人机遥感测绘、三维激光扫描、GIS 等数字化技术的结合使测绘团队能够快速覆盖整个工程区域。无人机遥感测绘利用高精度相机和传感器在空中捕捉地形、建筑和周边环境的数据,通过航拍影像和光谱信息生成高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和地形模型。与此同时,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在地面上详细记录建筑物和地形表面的几何信息,激光脉冲穿透建筑物和地形的复杂结构,将采集的大量点云数据转化为精细的三维模型。这些扫描数据经过软件的处理和拼接后,与无人机测绘的数据相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工程数据信息集。通过集成的 GIS 平台,这些多源数据被统一管理和可视化展示,使施工团队可以实时查看并分析地形变化、建筑物布局与施工现场的进展情况。

2.2 传感器技术的提升

无人机遥感技术中传感器的提升主要集中在多光谱、高光谱和激光雷达传感器的性能优化方面。多光谱和高光谱传感器在波段数量和光谱分辨率上的提升可使数据的光谱分辨率由 10nm 提升至 1nm(波段范围 400~2500nm, ),覆盖从可见光至近红外的更广泛波段,增强对地物细微特征的识别能力。激光雷达技术的改进方向包括提高发射频率和增加接收灵敏度,发射频率由 500kHz 提升至1MHz(点云密度 ⩾100 点 /m2) ),提高地形和建筑物的三维重建精度。

2.3 测量机器人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 , 测量机器人作为测绘装备的新成员崭露头角。它集成了智能导航定位、自主路径规划、障碍物感知等功能 , 可代替人工完成室内外一体化测量和危险环境探测等任务。在室内精细测图领域 , 测量机器人可自主创建栅格地图 , 并对房间尺寸、设施空间位置等进行精确丈量。某地下管廊工程建设中 , 工作人员遥控测量机器人对管廊内部空间进行全方位扫描 , 高效采集了管线三维数据和附属设施信息 , 极大提高了人工测量效率。在露天矿区、地质灾害区等危险作业环境中 , 测量机器人也得到了广泛使用。它能够携带多种传感器深入人员难以进入的区域实施移动测量 , 获取高精度的地形地貌信息。某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前 , 测绘人员利用测量机器人对矿区地形进行了激光扫描 , 获取了详实的三维空间数据 , 为制定生态恢复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可以预见 ,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测量机器人必将在工程测量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4 建筑物沉降监测

在建筑物沉降监测中,数字化测绘技术通过高精度的传感设备和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对建筑物沉降情况进行持续、动态的监测,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常将高精度的全站仪、激光扫描仪和位移传感器等设备布设在建筑物的关键沉降点,通过定期或连续采集数据来追踪建筑物基础的下沉趋势。这些设备结合 GPS 和 IMU 获取精确的位置信息,并将扫描数据和测量结果同步传输到监测系统。测量过程中,传感器实时记录基础和结构的高度变化,形成连续的数据序列,精确计算建筑物沉降速率和累计沉降量。数字化测绘系统将这些数据与之前的测量记录进行对比,通过算法分析沉降的范围、幅度和速度,并以图形化和三维模型的形式在 GIS 平台上展示。这种实时可视化的数据展示方式使工程团队可以迅速评估沉降的影响,判断建筑物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并根据数据趋势预测未来的沉降情况,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 提升测绘技术应用效果的措施

3.1 完善测绘质量管理体系

测绘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因此需建立完善的测绘质量管理体系,对测绘工作各环节进行监督与控制。深入研究我国相关测绘规范和标准,明确测绘工作流程,规范测绘作业模式,加强测绘质量监控。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对测绘数据进行检验,确保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按照测绘质量管理体系对测绘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并对数据进行复查。培养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排查可能影响测绘数据的因素,保证测绘数据的可靠性。

3.2 加大数据审核力度

建筑工程测绘审查需全面细致,相关人员应从图像数据、风格等多个角度进行审查。在图形数据审查时,对图形数据的分析、处理等环节进行严格审查,避免审核失误,防止图形数据缺失,确保图形数据的全面性。由于建筑工程规模不同,可能会使用多种测绘设备,不同测绘机构数据库存在差异,导致测绘数据标准不统一。因此,需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对不同来源的测绘数据进行整合与规范,提高数据的可用性。

3.3 实时监测与动态反馈技术的完善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与运营维护阶段对建筑物的实时监测与动态反馈需求日益迫切。未来测绘技术将更加注重实时监测与动态反馈功能的完善。通过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利用物联网、5G 等技术,将测量传感器获取的建筑物变形、应力、温度等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实时分析与处理。一旦发现建筑物出现异常情况,系统能够立即发出预警,并通过动态反馈机制,为施工人员或管理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建议,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实时监测与动态反馈技术的完善将为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结语

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从传统测绘技术到现代先进测绘技术的发展,为建筑工程测量带来了革命性变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将呈现智能化、多技术融合、高精度高分辨率以及实时监测与动态反馈等发展趋势。建筑工程行业应紧跟测绘技术发展步伐,积极引入先进测绘技术,提升建筑工程测量水平,为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陶茜 .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J]. 工程与建设 ,2024,38(01):57-59.

[2] 李林石 . 探讨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J]. 工程建设(维泽科技),2023,6(03):151-153.

[3] 李 敏 . 测 绘 新 技 术 在 测 绘 工 程 测 量 中 的 应 用 分 析 [J]. 门窗 ,2022,(19):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