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问题研究
胡宇 郭嘉俊 刘峻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绿色建筑,以其节能、减排、环保的特点,被视为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然而,绿色建筑的成功实施不仅依赖于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更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本文旨在探讨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以期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政策引导与支持
1.1 政策框架构建
政府应当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而完善的绿色建筑政策体系,该体系需囊括多元化的激励措施、严格的强制性标准以及明确的市场准入机制,从而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奠定坚实而可靠的政策基础。在激励措施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来鼓励绿色建筑的建设和推广。例如,对高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零碳建筑以及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项目,政府可以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资金补贴等实质性的政策支持。政府还可以推动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的协同发展,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建筑信贷、绿色建筑保险等,以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在政府采购领域,政府应完善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的采购需求标准,优先采购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从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强制性标准方面,政府需要制定严格的能效标准和环保要求,以确保绿色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能够真正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这些标准应涵盖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确保绿色建筑在各个方面都能达到既定的环保和能效要求。
1.2 法规执行与监管
为了推动绿色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亟需加强绿色建筑相关法规的执行力度,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这一机制旨在确保各项绿色建筑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不被虚置或忽视。同时,要严厉防止“绿色标签”的滥用现象,避免一些项目仅仅通过表面文章或虚假宣传就轻易获得绿色认证。通过这些举措,能够有力维护绿色建筑的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进而保障整个绿色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环保、节能、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2 技术创新与应用
2.1 新材料与技术研发
鼓励并大力支持绿色建筑新材料以及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特别是那些具有高效节能特性的材料以及先进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等。通过这些创新手段,可以显著提升建筑物的能效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同时大幅度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2 技术集成与优化
推动多学科技术集成,如将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与绿色建筑技术相结合,实现建筑能效的精准管理和优化,提高绿色建筑的整体性能。
3 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3.1 绿色施工管理
实施绿色施工管理策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涵盖了施工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以及施工现场的全方位环境保护措施,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在施工废弃物的减量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源头控制措施。在建筑设计阶段,就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优选可再生、低污染材料,并推广模块化设计和装配式建筑,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施工前,制定详细的建筑垃圾减量计划,明确材料使用和回收目标。施工过程中,采用精细化施工工艺,减少材料损耗和废弃物产生。同时,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确保材料的合理堆放和使用,防止过量采购和浪费。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实施分类收集,提高资源回收率,并优先拆除可回收构件,减少不可回收材料的破坏。推广建筑垃圾再生技术,如将废弃混凝土转化为再生骨料,用于路基填充或低强度混凝土制备,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在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方面,同样不遗余力。为了控制扬尘污染,采取了多种措施,如设置围挡和喷淋装置封闭施工现场,采用密目安全网减少粉尘飞扬,对施工车辆进行限速和防尘处理,以及在风速较大时禁止开挖和沥青铺设等作业。加强对施工道路的硬化和清扫洒水工作,确保道路清洁无扬尘。在噪音控制方面,优选低噪音设备,对强噪声机械设置封闭的操作棚,以减少噪声的扩散。同时,倡导文明施工,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确保施工噪音在可控范围内。在施工现场设置雨水收集池与中水回用装置,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于污水排放,建立了严格的污水排放管理制度,确保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再排放。
3.2 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全面提升绿色建筑项目的品质,需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这一体系应当涵盖从项目设计的初步阶段,到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直至最终的验收阶段,确保在全链条上实施严格且系统的质量控制。具体而言,在项目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融入绿色建筑的理念,确保设计方案在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达到预定标准。进入施工阶段后,需对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进行严格把关,避免任何可能损害绿色建筑性能的因素。而在验收环节,则应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绿色建筑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其真正达标,从而向社会交付既符合环保要求又具备高舒适度的绿色建筑产品。
4 评估与反馈机制
4.1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采用科学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 LEED、BREEAM 等国际标准,对绿色建筑进行全面评估,为项目认证和市场推广提供依据。
4.2 持续性能监测与反馈
建立绿色建筑运行后的持续性能监测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机制旨在全面、系统地收集运营数据,以科学、准确的方式评估建筑的实际能效与环境影响。通过实时监测建筑在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关键指标,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迅速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确保绿色建筑始终保持在最优状态。该机制将依托于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全面采集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光线、能耗等多种数据。这些数据将被实时上传至云平台,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通过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算法,可以对建筑的运行状态和能源消耗进行精准评估,进而发现潜在的能效问题和环境影响因素。在发现问题后,将迅速采取行动,利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对建筑的能源消耗进行精细化调控。比如,根据实时能耗数据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或者优化照明系统的开关策略等。同时,还将定期对建筑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进一步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影响。该机制还强调形成闭环管理。
结语
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强化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以及建立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可以有效解决绿色建筑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推动绿色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优化,绿色建筑将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金花 . 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研究 [J]. 居舍,2023(02):128.
[2] 许珂. 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30):30.
[3] 周超 . 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研究 [J]. 绿色环保建材,2023(0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