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双创教师引进与培养标准研究
董彦秀 祖家琴 卢超通讯作者
天津天狮学院 天津市 300000
摘要: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双创)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当前民办高校双创教师队伍现状,发现引进标准、培养体系、评价机制等存在问题,提出同业引进标准及新教师培养路径。研究发现,建立分层分类的教师发展体系和完善的保障机制是提升双创教育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民办高校;双创教师;引进标准;培养路径
一、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背景下,民办高校承担着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责任。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需加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但是,据2022年《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显示,73%的民办高校双创教师存在“实践能力薄弱”“企业经验不足”等问题。
二、民办高校双创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1.结构失衡现象突出:
抽样调查显示,民办高校双创教师中具有企业任职经历的仅占28%,占比较低,而传统学科背景教师占比达65%,这才使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
2.引进标准缺乏针对性:
多数院校简单套用普通教师招聘标准,未建立体现双创特色的评价维度,78%的受访院校在招聘时未设置创新创业成果考核项。
3.培养机制系统性不足:
现有培训多集中于理论研修(占比82%),企业实践、项目孵化等实践类培训不足20%,导致教师难以胜任项目指导工作。
三、双创教师引进标准构建
基于胜任力模型理论,建立“三维能力评价体系”:
通过这个体系可以全面评估教师的专业知识、实战经验和教学创新能力。课程试讲和案例分析考核教师的专业基础,确保其具备扎实的双创理论基础;项目路演和企业推荐信验证教师的实践能力,强调其应具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教学设计竞赛和学生评价考察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鼓励教师采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构建这一体系,有助于民办高校精准识别并引进符合双创教育需求的优秀教师。
四、双创教师培养路径优化
1.校企双元培养模式
建立“高校-企业-产业园”协同机制,实施“三个一”工程:
(1)每年完成1个月企业挂职
(2)参与1个真实创业项目
(3)指导1支学生竞赛团队
2.分层发展体系构建
根据教师发展阶段设置差异化培养目标:
通过将教师培养按阶段分层,确保每位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都能获得针对性的成长机会和资源支持。新手教师阶段注重教学基本功和基础实践能力的培养,严格的教学达标率考核使其快速具备扎实的教学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骨干教师阶段利用项目指导和课程开发能力,孵化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来衡量其成长成效;专家教师阶段则更加注重产学研合作和标准制定等高阶能力的培养,通过横向课题经费等指标来快速提升其对社会和行业的影响力。此外,民办高校还应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如设立专项基金、提供职业发展通道、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等,为双创教师的持续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保障机制建设
1.制度保障方面:
各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专门制定《双创教师专项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实践教学工作量的折算标准,例如,明确规定一个创业项目相当于32个标准课时的工作量,确保教师在参与双创实践教学时能够得到合理的认可和报酬,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资源保障方面:
各学校还可根据自身情况构建了“双创教育云平台”,为双创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同时,还应该包含了多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通过模拟真实创业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
3.激励机制方面:
此外,各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学成果奖或竞赛赛道,以表彰在双创教育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该奖项不仅是对教师辛勤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其教学成果的认可。此外,将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的成绩与职称评审直接挂钩,通过这种直接的利益关联,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双创教育的热情和动力,提升双创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六、结语
民办高校在建设双创教师队伍的过程中,急需打破传统的师资管理模式束缚,积极寻求创新路径。具体来说,首先应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引进体系,确保新入职教师具备扎实的双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其次,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实施产教融合的培养策略,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使教师在真实的项目实践中不断提升双创教学能力。此外,还需不断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为双创教师提供稳定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激发其教学热情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双创教育的整体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双创人才。未来展望,相关研究可进一步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师能力评估中的具体应用,利用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精准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潜力,为双创教师队伍的优化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纲要[Z].2020-08.
[2] 黄兆信等.双创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教育研究,2021(6):45-53.
[3] Porter M.E..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4]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2022民办高校质量发展报告[R].2023.
[5] 张宝臣.产教融合视域下双创教师发展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3):112-117.
中国标准化协会2024年服务贸易标准化科研课题研究项目《民办高校双创教师发展标准化研究》(课题编号FMBZH-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