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粉丝公益慈善行为的参与动机研究

作者

林恬

福州大学 福建福州 350100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粉丝文化的兴起,对“饭圈”的讨论也愈演愈烈。2021年6月中央网信办宣布将开展“清朗行动”,专门针对饭圈的乱象进行整治[1]。一时之间,针对饭圈中的应援打榜,非法集资,未成年疯狂追星等饭圈行为的指责尤其突出。但饭圈文化也并非全然应当摈弃,许多青年也在通过饭圈的渠道进行公益参与,如2020年初爆发新冠肺炎时,无数的粉丝群体就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百家粉丝团公益联盟”,专门发起捐款捐物的公益慈善活动。一时间,所谓的“饭圈女孩”冲上热搜,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

粉丝群体的公益行为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定的新模式,可以称之为粉丝公益。这是一种新形式的公益,即以青年中的粉丝群体开始大规模进行公益慈善活动,成为了公益慈善领域中一种新生力量[3]。粉丝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粉丝公益行为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定的公益组织和活动模式。

通过探讨上述问题,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当代青年公益慈善行为的理解和认识,更能够基于此对青年的粉丝公益活动进行正向引导,使其朝着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大学生粉丝公益参与动机分析

(一)精神满足

粉丝参与公益活动的首要动机就是获取精神上的满足。而精神上的满足又包括明星带动和自我实现两方面。粉丝群体是基于对于同一个偶像或明星的热爱而聚集成的共同体,因此粉丝对于偶像的情感投入是这一共同体的核心[4]。几乎所有参与粉丝公益活动的粉丝都是首先出于对于偶像的热爱,满足自身的追星愿望是粉丝群体参与公益行为的动机之一。有受访者说:“我开始做这个(粉丝公益)是因为他(其偶像)在微博上面呼吁大家参加,我们的超话里就开始有人牵头组织这个,所以我也参加了。”偶像所参演的作品、行为示范、话语引导等都有可能对关注他们的粉丝群体带来影响,从而成为其参与粉丝公益的动机。

除此之外,粉丝群体出于维护其偶像社会形象的需要,也会通过以偶像名义做公益慈善来帮助其提升公益形象,这一出发点本质上也是出于对偶像的喜爱情感[5]。对此,有受访者表示:“我是想通过做这个事情,让大家能对易烊千玺有更好的印象,说不定还能为他吸引到更多的粉丝。”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粉丝参与公益事业也是为了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无论粉丝公益是以什么样的初衷开始的,其本质上也是公益慈善活动,能够动员资源,影响社会,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因此,粉丝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也能通过参与粉丝公益活动,帮助他人,获取精神上的满足。比如也有受访者说到:“做公益主要也是想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吧,毕竟追星和做公益这两件事本身也可以兼得,在这个过程中帮帮别人也挺好的。”

(二)群体认同

基于上述对于偶像的情感,许多志趣相投的粉丝会组成一个个粉丝群体,他们具有类似的情感投入和心理上的共鸣。此类的粉丝群体都会产生群体认同[6]。本研究在编码过程中,将群体联结与模仿从众两个因素归于群体认同中。所谓群体联结,就是处于粉丝群体中的个体,由于共同的目标和情感而聚集,并在群体活动中逐渐建立情感联系,产生对于群体的信任感和认同感,行为也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趋同[7]。有受访者提及:“我在超话里认识了很多朋友,我们有自己的微信群,跟她们一起参加活动让我很开心。”

粉丝的模仿从众心理也是粉丝参与公益活动的动机之一。有三位受访者提及这一点,正如其中一位受访者表示:“大家都在做这个事,不做的话会显得我没那么喜欢他(其偶像),反正做公益也不难现在,所以我就参加了。”也就是说,粉丝群体中的个体可能会受到其他粉丝朋友的影响,产生一种随大流的心理,此类参与动机不需要粉丝群体产生紧密的联合,而是以一种隐形的推力促使粉丝跟随他人一同参与公益慈善活动。

(三)组织专业

组织专业主要包括参与便捷和专业高效两大原因。粉丝公益是在互联网公益的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当代的公益信息能够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迅速广泛地传播,促进了年轻一代的人能够简单快捷地获取公益信息[8]。其次,互联网公益的参与门槛降低,只要拥有手机,哪怕从一块钱开始都能够参与线上公益慈善活动。并且,互联网公益的参与方式也十分便捷,一次线上支付或一次点击转发,都可以快速实现公益目标,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9]。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说的:“我觉得做起来很方便,捐一点点钱帮助别人也是我力所能及的事。”这也证明,当代的线上公益也呈现出年轻化,常态化的趋势,为粉丝公益的兴起提供了基础条件。

也有受访者认为:“相对于水滴筹这种平台,我觉得粉丝公益站的资金更透明,他们也会定期发布明细和反馈效果,我觉得比较安心。”可以看出,组织方公益活动的透明度和双向互动也会影响粉丝参与公益的意愿。在如今组织化的粉丝群体中,具有较为明确的分工结构,他们具备强大的行动力,在公益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效率和专业程度。这也能成为越来越多粉丝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助推力。

三.结论与讨论

随着社交媒体的更新换代和互联网公益的转型,公益慈善活动的主体,内容,形式都在发生较大的改变,呈现出更开放包容的态势。粉丝公益作为青年群体参与公益活动的新形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本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获取原始资料,并进行二级编码。研究发现,精神满足、群体认同和组织专业是促使粉丝参与公益行为的重要因素。粉丝会出于对偶像的喜爱,自我实现的期望,对粉丝群体的认同和模仿,以及信任粉丝群体公益活动的专业程度而参与其中。

目前社会对于粉丝群体的形象好坏参半。应当辩证地看待青年群体所进行的粉丝公益活动。尽管粉丝公益参与者大多为青少年,容易被误导或操纵,从而产生非理性的行为。在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组织化的粉丝群体被证明是有能力迅速组织和反应予以应对的。粉丝公益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深入理解粉丝公益行为的背后逻辑和运行路径,才能予以正确引导,使其成为一股具有行动力和创造力的新兴公益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国网信网:《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登录自 (http://www.cac.gov.cn/2021—06/08/c-1624735580427196.him)。

[2]吕鹏,张原 . 青少年“饭圈文化”的社会学视角解读[J]. 中国青年研究,2019(5):64-72.

[3] 潘曙雅,张煜祺. 虚拟在场 :网络粉丝社群的互动仪式链[J]. 国际新闻界,2014(9):35-46.

[4] 查曹,伍晓蔓,毕名杨等. 粉丝经济背景下偶像对全民公益的拉动作用研究——以新冠肺炎时期为例 [J]. 湖北经济学院 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2):43-47.

[5] 杨芊,冉华. 舆论领袖与网络公益:一种新型公益传播模式[J]. 中国出版,2019(20):40-45.

[6]胡岑岑.青年公益新样态:我国粉丝公益的发展动因及运行模式[J].北京青年研究,2022(2):19-27

[7] 李子林,胡盼.粉丝公益:一种新兴的青年公益模式——以“百家粉丝团公益联盟”为例[J].当代青年研究,2022(5):24-31

[8]唐颖,李莹,李武.亲社会视角下粉丝公益行为参与动机——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调研[J].传媒观察,2022(4):25-31

[9]石国亮,曲俊燕,李培晓.明星慈善对青少年影响的深层透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4(4)